第251章 番外六:关于文敏(1/2)
贺书然一直都知道,二姨是个有故事的人。
这有赖于她妈和小舅的宣传,一遇到有人说什么传奇事儿,这两人总会见缝插针来一句:
“这算什么,比不上我二姐,她当年了不得,说出来吓死你!”
但具体什么事儿,这俩人又都不说,只留下一个“你自己琢磨”的眼神。
老一辈还好,算是知晓钟家姐弟的性子,笑一笑也就过了。
但在年轻一辈的眼里,钟家二姨能文能武,神秘莫测,不少小孩儿没事儿就来胡同里晃悠,意图一睹其真容。
小时候的贺书然也是其中一员,仗着是自家亲二姨,傻兮兮带着小伙伴来看这传说中的人物。
一开始钟文敏不明所以,后来用几颗糖从小崽子嘴里知道了真相,气得要找那俩罪魁祸首算账。
明明都是几十岁的人了,还长腿一迈,跑得飞快。
也不知道哪家的小崽子看见了这一幕,呼朋唤友排排蹲在墙根地下看热闹。
这不,传言又被坐实了。
钟文敏咬牙切齿,回去找老太太嘟囔:“年轻那会儿在大队里被人当猴儿看,现在上了年纪又被胡同里的孩子当猴儿看!”
那时候年岁尚小的贺书然把这话听在了耳里,也记在了心里。
长大后,贺书然也陪着家里长辈走了不少地方,二姨同家里其他长辈不一样,她从不刻意讲故事,只是像那句嘟囔一样,因着触景生情,不经意间吐露一句:“我记得当年那会儿......”
寥寥几语就印证了她妈和小舅的话。
二姨的确是个有故事的人。
可那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故事,二姨没讲过。
但二姨写过。
那本最后定名为《我是钟文敏》的自传还没完结,贺书然也是机缘巧合翻开了它。
她把长辈们的回忆和那自传拼凑几番,也勉强能得出这样一个故事。
笔力不佳,望君多包涵。
----
一九五四年十二月,这一年年末,钟文敏在几位长辈不知如何形容的心情中来到了这个世界上。
落地时哭声很大,隔壁床的老太太说这以后指定是个嘴壮的孩子。
钟奶奶想起刻意在脸上做了伪装的小闺女,再看向怀里的婴孩,险些落下泪来,侧过头收拾好心情才笑着回隔壁老太太的话:
“健健康康,平平安安长大就好。”
翻年一月,同行的钟家二儿媳林红娟未足月生下了个哭声孱弱的小闺女。
彼时,钟晓慧已经出院,带着孩子住在租的小院儿里。
钟家的条件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绝对算得上上乘,小文敏被养得很好。
尤其是两个小闺女放在一起,对比特别明显。
钟奶奶当然不会亏待孙女,但到底在娘胎里养得不算爱好,让林红娟看着心就一抽一抽得疼。
无数次,林红娟都想着要不算了,总不能为了别人的错亏了自家孩子。
钟裕禾说都听她的,她说要就要,不要那就不要。
林红娟怨过丈夫的懦弱,看似把选择权都交给了自己,实际上也是因为他自己做不了选择。
但最后心软的她架不住老太太那一跪,也听不得那婴孩的啼哭。
后来,鹁鸽胡同里的人都知道,去隔壁省送小姑子的出嫁的林红娟早产生下了一对双棒儿。
钟文敏这个名字,落在了二房的户口本里,成了钟家的二闺女。
【那是一九五五年,钟文敏尚不满周岁】
钟家正逢多事之秋,一遭接一遭的难,压得人都快喘不来气儿。
但这些,对不知事的孩子影响不大。
小文敏身体是真好,比起妹妹三天两头咳嗽发热,她简直就像是个铁打的人。
小文姝在钟奶奶怀里难受得直哭,敏南姐弟俩在院子里欢快得玩泥巴。
钟奶奶说不清自己心里是什么感受,只能抱着小文姝声声轻哄,哄到最后自己也忍不住红了眼,一遍遍用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说对不起。
也不知道是不是钟奶奶许了什么愿,小文姝磕磕绊绊也长大了。
小北出生的时候,小文姝除了要比小文敏矮上一些,已经鲜少生病,追着哥姐后面也能跑挺长一段路。
只是钟奶奶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大院儿里搬进人家的时候她连帮个忙都要喘上许久,吓得童老太太不敢再让她做一点儿事儿。
同院儿里的其他婶子也让钟奶奶赶紧歇着,那些活计他们自己来就好。
小文敏扶着钟奶奶回屋休息,钟奶奶拉着她的手,告诉她多照顾些妹妹,别让妹妹受了其他孩子的欺负。
小文敏嗯嗯应下,转头跑去院子里和姊妹蹲在一起,听哥哥们招揽小弟的计划。
【那是一九六零,钟文敏五岁】
记忆里,奶奶总会摸摸自己的脸蛋,用一种她不太明白的语气说:“咱们小敏什么都好,就是差了一点儿。”
差了一点儿什么,小文敏不知道,但她就是觉得奶奶偏心。
因为奶奶还总是说一句话:“要多照顾妹妹”。
明明是一样的年纪,为什么自己就要多照顾妹妹?
小文敏这么想,她也就这么问了。
妈妈说,因为妹妹身体不好,所以要多照顾一些。
胡同里的婶子们说,因为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自己抢了妹妹的营养,妹妹到现在都长不高,所以她得保护妹妹。
小文敏觉得大人们就是偏心,但一转头发现妈妈也揪着小北的耳朵让他不准抢姐姐的糖块吃。
小北疼得哇哇直叫,她想起了今早上自己也抢了妹妹的糖块儿,后怕得揉了揉自己的耳朵,觉得妈妈对自己真好。
安慰好自己的小文敏转头瞧见拐角墙根儿处妹妹正在朝自己招手。
一副做贼模样。
她好奇过去,就瞧见妹妹手里拿着根已经开始融化的冰棍。
小文敏眼睛亮了,做贼的人又多了一个。
等到小姐俩一人一口分完了冰棍,她才想起问上一句:
“你哪儿来的钱买冰棍?”
“奶奶给的,让我自己去买零嘴吃。”
奶奶给的?
果然还是偏心!
小文敏心里想着,不客气拽过身边的人用她的袖子擦了擦嘴。
身边人也不客气,反应极快直接上脑袋蹭。
谁也不让谁,出门前还漂漂亮亮的姐俩脏兮兮回了家,一起站在墙角挨妈妈的骂。
惹得家里最小的弟弟颠颠来看热闹,看着看着觉得不对劲儿,小鼻子在连个姐姐身上嗅,然后哇一声就开始哭,说姐姐偷吃不带他。
林红娟眉心突突跳,咬牙切齿拎起了扫帚。
小文北书瞬间收声,自觉一起罚站,为了安全还站在两个姐姐中间。
小姐俩隔着人对看一样,那一刻默契达到了顶峰。
偷吃是一回事,但绝对不会承认,尤其不可能出卖奶奶。
这可是整个家里最大方的长辈了!
而小姐俩也是会讨巧的,罚完站背着人去找奶奶邀功,一人一句哄得老太太贼高兴,没少给钱让她们去买吃的。
也正是因为那段时间和奶奶亲近不少,小文敏发现了家里有一箱子小姑留下的书。
她实在太好奇了,趁奶奶不注意,钻进被窝里打着手电筒偷偷看,然后晚上等大姐睡着了,轻声讲给妹妹听。
小文姝不爱看书,但爱听故事。
“敏敏,我觉得你讲故事比咱姐好听,你以后想干啥啊?”
“我也不知道。”
“那你也去写书呗,肯定这些好。”
大约就是这句话,给才十岁出头的小文敏埋下了种子,有什么东西即将破土而出。
但这样的情况也没多长时间,到底是一张炕上躺着的,钟文婷还是被吵醒了。
听到两个妹妹的在说什么的时候,脸色有些古怪,眼睛里都是担忧。
再后来,奶奶屋子里的书都没了踪影。
没了精神食粮,小姐俩很快又被奶奶塞的钱转移了注意力。
本来已经消停的小文北又开始觉得不对劲儿。
但奈何人太小,脑子不够用,以至于老太太都入土长眠了,他还是没搞清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而奶奶走了,小文敏很是难过了一段时间。
不仅是没了零嘴来源,还是因为这是她第一次真切感受到死亡。
死亡,不是像二堂哥那样去别的地方生活,也不是像大花姐姐嫁去别的人家。
而是往后的岁月,无论睁眼闭眼,白天黑夜,这个人都不会再出现在你的生命中,你终其一生都无法再看见她的笑。
爷爷说,这是人生常事,以后还会有无数场离别,甚至于最后她自己也会给别人一场离别。
还有些懵懂,也有些难过,小文敏第一次拿起笔在报纸的空白处写下心绪......
【那是一九六七年,钟文敏十二岁】
六八年刚开年,上门的媒婆越来越多,都是冲着她家大哥。
钟文东,十八,大高个儿,钢铁厂的职工,还是老厂长的长孙。
这块儿香饽饽谁都想啃一口。
那家的小闺女,这家的大孙女,还有隔壁谁的侄女......
至于最后谁能啃上,敏姝南北没少凑在一起下注。
赌注五分钱。
只是答案还没揭晓,上高一的大姐病了。
钟文婷在家里躺了好几个月,直到九月份,敏姝南都上了初一,她才算完全好。
都不是傻子,毕竟林红娟那副模样瞧着担心,但实际上她的注意力几乎全都放在了敏姝姐俩身上,千叮咛万嘱咐让她们一定要考上高中。
说这话的时候,一手拿扫帚一手拿擀面杖。
小姐俩瑟瑟发抖,发誓自己一定好好学习。
林红娟满意了,转头看向钟文南。
钟文南浑身一激灵,接过扫帚笑容乖巧祸水东引:“二伯母,我大哥啥时候结婚啊?我帮您收拾屋子!”
林红娟又看了会儿这个自己养大的侄子,叹了口气。
算了,不想读就不读吧,左右这孩子不愁以后。
想通了这些,林红娟又掂掂手里的擀面杖,无声威胁一番后,开始着手忙活大儿子的婚事。
婚事还算热闹,毕竟是这一代第一个成家的孩子,家里特意收拾出来个屋子给小夫妻俩做新房,剩下的两个弟弟带着自己的枕头开始了“随处而安”的生活。
大儿子过后就是大闺女,林红娟雷厉风行在大闺女满十八岁那天就压着人和隔壁于家独子领了证。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