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番外五:关于文婷(1/2)
贺书然来于家的时候,于新远刚准备削个梨和他姐分着吃。
眼瞧着这个让大舅提心吊胆了半个月的表妹提着一个大袋子笑盈盈走进门,他果断放下手里的刀,选择自己啃。
这表妹来了,梨还是别分为好。
咬了一大口,嚼吧嚼吧,于新远幽幽开口:“这是到我爸了还是我妈了?”
一旁的于妍玲手一顿,想起最近似乎没怎么睡好的大舅,选择沉默。
贺书然觉得家里这些哥哥姐姐对自己不太友好,不过她坚强扬了扬手里的袋子,开口问道:“姐,大姨在家不?”
于妍玲刚点了点头,还没说话,钟文婷已经听见声响从屋里笑呵呵走了出来,见着贺书然也没忍住开口打趣:
“听说你最近把你大舅折腾得不轻啊?”
“我这名声全叫大舅给败完了。”说着,贺书然幽幽叹了口气。
很好,她决定今晚去陪大舅一起吃个饭,聊聊人生谈谈理想。
钟文婷笑着摇摇头,打开外甥女拎来的袋子,抓了一把榛子出来示意还在啃梨的儿子找个榔头过来,闲聊道:“来回走这一趟,你二姨高兴了吧?”
“高兴是高兴,累也是真累。”
前段时间,钟文敏心血来潮非要去一趟东北,说是想回赵沟子大队看看,李宝来当即收拾行李,买票走人。
钟文姝贺实,钟文南关月,连带着钟文北都是爱凑热闹的,乐颠颠就要跟着一起去。
看着几个上了年纪但极其兴奋的老头老太太,贺书然实在放心不下,再加上那些个兄弟姐妹,也就她有空闲,干脆就一起了。
坐的是绿皮火车,来回快一个月,几人着实累得不轻。
几个老家伙直接回家躺着去了,估摸着得好几天才能缓过来,这下分特产的任务就落到贺书然头上了。
钟文婷挺喜欢吃榛子的,就是上了年龄牙口不太好,怕把假牙崩下来,一颗一颗慢慢嚼。
于新远撬开的已经堆成一小摞,钟文婷也才能吃完一颗。
这倒是便宜了表姐妹俩,一颗接一颗吃得特开心。
贺书然边吃还边给大姨讲这一趟的见闻。
“这要是再往前倒个几十年,要有人跟我说,你二姨还怀念下乡的日子,我是说什么也不信的。”
“下乡”意味着苦,这俩字几乎是那个时候年轻人闻之变色的噩梦。
钟文婷现在都还记得爸妈那时候担忧的面孔,谁又能想到几十年后倒成了别样的回忆,也是稀奇。
钟文婷笑着摇摇头,看向面前这三个加起来足有一百五十岁的孩子,似是透过他们想起了很久很久以前的事儿......
她很小的时候就跟着爸妈出了趟远门,据说是送小姑出嫁。
但她其实没有什么记忆了,只是后来和大哥闲聊的时候,听到对方提起过,那一次出远门足足去了半年。
这时间特长,长到大哥一度怀疑爸妈是不是不要他和爷爷了。
大哥说,好在最后是回来了,要是再久一点都记不得爸妈长啥样了。
她当时想开口说点儿什么,背后被人扯了一下,回头看是两个路都走不稳的小丫头流着口水朝自己傻兮兮得笑。
她其实有点嫌弃,但还是努力当了回好姐姐,从衣兜里掏出张手绢,给她们擦了擦口水,然后顺手把手绢递给大哥,让他去给洗洗。
大哥也应该很嫌弃,但还是去洗了,翘着兰花指的那种。
至于刚才,她本来想告诉大哥,小姑的肚子和妈妈一样大,转眼被忘在了脑后。
她晃了晃脑袋也没在意,跟着两个哥哥屁股后面乐颠颠玩儿得开心,没有看见身后奶奶凝重的眼神。
有些事情被无意识忽略了,但有些事情忽略不了。
她大约是属于早熟的孩子,在两个哥哥执着撒尿玩儿泥巴的时候,她敏感察觉到妈妈的情绪。
妈妈看二妹的眼神总是多了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和看三妹的时候不一样。
那个时候还小,更深层次的东西她不懂,但不知为何,她觉得妈妈很累。
尤其是家里的孩子越来越多,妈妈真的很累。
在又一次瞧见妈妈那样的眼神后,她拉了拉妈妈的衣角,小声开口:“妈妈,是不是把妹妹送回去,你就不累了?”
妈妈片刻怔愣的工夫,身后传来两道大喇喇声音:“啥累不累的?送谁啊?送哪儿去啊?”
“二婶你累啊?那我叫我妈来干活!”
她转过头,是脸蛋通红浑身脏兮兮的两个哥哥。
妈妈摸她头的动作一顿,抬头看了看天色,果断抄起墙根处的扫帚:“你们是上学去了还是打架去了!给我站那儿!”
哥俩对视一眼,分头跑,满院子乱窜,吵闹声把屋子里的弟妹都引了出来。
一时间,院子里全是孩子,两个哥哥半点儿都不心虚,随机抓一个弟妹挡扫帚,笑得特开心。
她本以为这事儿又不了了之了,但没想到当天晚上被爸妈叫进了他们屋子。
那一晚,她知道了全部的事情,原先模糊的印象也变得分明。
原来二妹是小姑的女儿,原来妈妈真的只生了一个妹妹。
“不要跟任何人说知道吗?”妈妈反复叮嘱。
她点头应下。
这是他们家最大的秘密,她不会跟任何人说。
【那是一九五九年,她七岁】
小北出生没多久,大院里开始搬进新的人家,人来人往的,折腾了好几天。
钟家文字辈这几个就排排坐在正屋门口看热闹。
前院他们不知道,但后院搬来的这三家人,李家和王家人不少,都是一对夫妻后面跟着一串儿崽子,手里都有不少东西。
上面两个哥哥,还有个不知道为啥坐在她家门口的贺实,三人凑在一起嘀嘀咕咕,看那架势像是在物色合眼缘的小弟。
“那个太胖了不行,到时候架都打完了,他才到!”哦,是李家的小胖墩。
“不行不行,鼻涕都流下来了,我怕忍不住揍他!”嗯,王家的小儿子。
“诶,他咋那么白?比我还白,不行,不要!”啧,王家大儿子确实挺白。
“那个那个,挺壮的应该能打!”
顺着堂哥的话,她下意识看了过去。
哦,是挨着厨房的那户人家,好像姓于。
于家低调很多,于叔叔蹬着个三轮车,后车篓里是有棉被暖壶,有锅碗瓢盆,车后面还有个咧出一口大白牙的男孩儿。
许是察觉到了自己的目光,那男孩儿也转过头来笑得更灿烂了。
身旁三个急于找小弟的哥哥这个时候已经冲了出去,还挺热心帮着于家叔叔推三轮车,嘴里还不忘介绍自己是谁。
她清楚看见于家叔叔脸上的笑都僵住了,诶诶应着,想说什么又不好张口的样子,还是那男孩儿实在忍不住开了口:
“还往哪儿推啊?这院儿就这么大,我家门口都路过快五回了!”
声音太大,于家叔叔坐在三轮车上尴尬得都快把自己埋起来了。
而其他几个叔叔婶子,连带自家老太太都抱着小北出来看热闹,个个乐得像中午能多吃几块儿红烧肉。
然后就在这么欢乐的气氛下,于家小子和钟家小子的第一道“梁子”算是结下了。
【那是一九六零年,她八岁】
这人一多,那院子里的热闹简直不敢想。
老一辈都是熟人,彼此约着一起散散步,聊聊家中的小辈,相处起来倒是和谐得很。
父母那一辈,就说她妈和李家王家两位婶子,这仨人随意拎出来两个都能争锋相对好久,单出来那一个准保还得煽风点火。
其实主要还是李王两家婶子,毕竟她妈要上班,时间着实有限。
比男人比孩子,连谁摘菜快都要争个高下。
但要是谁家有点儿什么事儿吧,帮忙的时候又属她们最积极。
他们这一辈人才是最多的,一家怎么也得有三四个,凑在一起十多个孩子拉帮结派,一不留神就能打起来。
家里几个兄弟,包括俩妹妹,出去转一圈
但于家独苗苗是个例外。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