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的水车还在制造中,得造好之后试试效果,才知道能不能将水送到山顶。
不过现在已经可以为之后的耕种开始做准备了,李安下令,让百姓大力开荒,一般开荒的前三年是可以免交税收的,李安又将衙门在准备巨型水车的消息散布出去,不用担心开荒后的用水问题。
雍南的百姓其实想开荒,但耕地浇灌的问题一直是个大问题,在得到官府的背书后,很多人都开始了开荒。
一些地主,大批量的买山头,开垦田地。
李安限制了他们的购买数量,不然这些耕地只会落到地主的手中,老百姓什么也得不到。
限购之事,李安其实压力也挺大的,这些地主占有了大量的资源,联起手来也是一股极大的势力。但李安扛住了压力,这些地主老爷如果再将这些荒山占了去,那老百姓怎么办?
不过好在,这些地主也不敢跟官府死磕,在李安说明年会优先给他们供水后,他们就见好就收了。
其实这些地主老爷也知道,胳膊拧不过大腿,见好就收,不然官府真的要处置他们,只需要在税收、供水上卡那么一下,他们就有不小的麻烦。
构县那边的造纸坊已经建立起来,是官府经营的,收入就用于民生,等技术成熟了,才会开办民营的纸坊。不然直接开办民营纸坊,容易造成一家独大,做垄断的生意,不利于市场的活跃性。
官府收购构树皮,老百姓家家户户全员出动,去山上剥构树皮。
造纸的构树,树龄两至三年的最佳,这其中又分公母树,能够挂果的称为母树,不能挂果的称为公树,母树树皮造纸更佳。
将剥下的构树皮去除外面的青皮,晒干,官府会统一收购,虽然十斤构树皮五个铜板,但是对于老百姓来说这已经是极好的营生了。
官府也想着可持续发展,因此下令,除可开荒的地方外,其余地方的构树不可轻易砍折,也不可剥小树的树皮,不然明年、后年就没有造纸的原材料了。
不过,李安估算了一下,这造纸坊运转起来后,只怕构县的那些构树不够造纸的,日后可能还需要专门种植构树。
官府将收来的构树皮称重后,就让招来的壮丁将这些构树皮先放在水池中浸泡透,在放入石灰水池中沤,等构树皮中的纤维能用手扯断后,再将构树皮捞出蒸煮,蒸煮后在清水中洗净,将构树皮剁碎捣烂,直到将构皮捣烂成能够在水中自然散开的纤维为止。最后一步,将构树皮浆放入清水中,加入纸药,再用竹帘抄纸。
将纸上了烘烤墙后,得到的纸张是泛黄的,为了得到雪白的纸张,选优质的纸张用硫磺熏。
第一批造好的纸,送到了李安的案头,李安用墨试写后,书写流畅,不浸墨,也不阻笔,纸张的质量很好。
最后再由官府出面,去找那些书商合作。
最初雍南本地的书商只是看在官府的面上,采购了一批纸张,后来发现这纸确实不错,又比外地买来的纸便宜,因此渐渐的构树皮纸占据了雍南的市场,随着游商将这纸带出雍南,渐渐的也打出了名气,这纸就叫“雍南纸”。
而这雍南纸彻底出名,是李安选了最优的纸张,上呈宫中,又送到那些有名的名士大儒手中,他们的一两句称赞,抵得上千言万语。
雍南纸名盛一时,读书人以用雍南纸书写为荣。
雍南造纸坊由一个变为三个,雍南府的老百姓,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人在造纸坊工作。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