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为了保命,带着家小,跟着远航的海船出了一趟海。
傅灵蕴带着晒盐的方子,跟晒好的海盐与已经提炼过的精盐回京后,果然在京中掀起了风浪。
对于盐政,皇上是下了决心的,一定要清理盐政,解决掉盐荒的问题。
年年都闹盐荒,但那些盐商手里是真的没盐吗?不是,盐商手中有盐,是囤积在手里,不肯低价卖出。
朝廷推出大量的海盐冲击盐市,盐价一天天的降,最初盐商还大量收购海盐,想着将朝廷手中的海盐收购完了,没盐了,看朝廷怎么办?
但是,这些盐商低估了海盐的产量,不管他们如何收购,沿海地区依旧有盐源源不断的送来。
这些盐商虽然赚得多,但开销也大,这么囤下去,也实在吃不下这么些海盐,这些海盐还是流入了市场。
在海盐的冲击下,盐价直线下跌,老百姓有便宜的海盐买,就不会去买盐商手里的高价盐。
最初,盐商还想着稳住市场,因为盐这东西,是最经放的,结果发现如果手里的盐不低价卖出去,老百姓买了海盐,就不会再买他们的盐,这些盐就砸手里了。
一些小盐商撑不住开始往市场上低价卖盐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盐商在一次的盐战上输了。
而亏了本,被撅了根基的盐商,就想要泄愤,雇佣了死士去暗杀李安。
因为没有李安,就没有这海盐,没有这海盐,他们依旧能靠着盐大赚特赚,过着纸醉金迷的奢侈生活。
现如今,一切都没了,甚至几辈人积攒下来的家底子,都在这一场盐战中赔了进去。
漳州这边,不少的杀手扑了个空,漳州这边驻军,剿灭了不少的杀手。
“啧,这长安县伯,自己跑得倒是快,留下一堆烂摊子让我等收拾。”莫知府眼底青黑,对着张知事抱怨。
张知事也没好到哪里去,那些杀手找不到李安,就在漳州捣乱想要逼李安出来。
李安故布疑阵,让一队驻军赶着车马上京,将一部分人引去了京中。
不然,漳州这边压力更大。
宁同知也没好到哪里去,他身后的人一直问责,为何不在李安晒出盐之前,将这个消息传回京中?
现如今闹得这么大,盐商那边的财路断了,宁同知背后的人财路也断了。
宁同知将京中问责的书信收集了起来,走了驿站,直接送到皇上的案头。
也是这些东西到了京中,三皇子才知道,原来这宁同知,自始至终都是皇上的人。
二皇子知晓此事后,只觉得背脊寒凉,这宁同知可是老三的门客,若他是父皇的人,那自己的门客又有几人是能信的?
皇帝的这一手,不仅震慑住了几位皇子,也震慑住了朝臣。
朝中大臣也谨慎了起来,这明里暗里的,实在分不清跟自己交往的是哪一方的人,生怕被人在背后捅了刀子。
因此,朝政倒是出现了短暂的平静期,除了盐商在闹事外,没有其余的大事发生。
就连南地出现洪涝,救灾事宜也妥当进行,这个时候倒是真没有人敢做小动作,就怕谁是皇上的钉子,自己一出手,就成了皇上那杀鸡儆猴的那只鸡。
盐商那边闹腾几个月,终究还是平息了。
几大盐商的倒台,牵扯到了几位皇子。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