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与郝平登了傅家的门,傅清山对李安这个伯爷还是非常满意的,其实要是让他自己来选女婿,他还是更中意李安,自己有本事,有爵位,还得上面看重,可惜……皇上不允许李安跟武将有过深的牵扯。
对于郝平,傅清山说不上十分的满意,只能说是个不差的人选。
傅清山所思所想,李安与郝平不知道,只坐着跟傅清山说话。
对于科考,傅清山的意见与李安差不多,京都暗流涌动,三年的变数太大,不如直接考殿试。
到了傅清山他们这个地位,觉得进士与同进士其实差别不大。
傅清山道:“每年科举,除了一甲的三鼎甲会直入翰林院外,其余的新科进士不论是进士还是同进士,在科考半年后,正式授官前,都会经历一次考试,前十者可入翰林,或者是在京为官,三年后再外放,如若有意,你们就尽力争取这一次考试取得一个好成绩。”
此时,李安拱手道:“傅大人,晚辈想请教,若晚辈不想入翰林,想直接授官,不知可行否?”
傅大人皱眉问道:“你可知,不翰林,不入阁,虽然没有硬性要求,但是能位列一品的几位阁老尚书,除兵部以外,都是翰林院出身。”说得不好听点,这翰林院三年,就是个镀金的,李安不去翰林院镀金,只怕未来的路会更难一些,傅清山不明白李安为何如此?
李安点头,表示自己是明白这个道理的。
李安没有跟傅大人深说,傅清山也没有多问,两人的交情还没有到那个地步。
反而是郝平问出来了:“安哥儿,你为什么不愿意留在翰林院?”
李安垂下眼眸,说了两个字:“站队。”
傅清山眼眸暗沉了几分,显然是听明白了李安话中的意思,李安离京是为了远离朝廷党争,傅清山暗嘲,年轻人到底还是想得简单了,党争的问题难道是离了京都就能远离的吗?
但傅清山看李安的态度,显然李安是铁了心的要远离党争与夺嫡,但是……富贵险中求,李安不愿意站队,不愿意参与几位皇子的党争,那新皇上位,李安只怕会排除在权利的中心之外。
傅清山虽然没有站队,但是他心中也是有所偏向的。
从龙之功,泼天富贵,有人分能把持得住?
李安与郝平回去之后,郝平再一次问道:“安哥儿,你真的决定殿试之后,就外放?”
李安点点头,郝平便道:“那我也外放吧,你一个伯爷在京都都这么艰难,我一个小小虾米,还是跟外放出去好了。”
李安无奈道:“不必如此,你与傅大人结亲,有傅大人为你保驾护航,你在翰林院三年,至少能平平安安镀金三年。而我……是非出去不可。”最让李安无奈的就是,他闭门读书这三年,京中几位皇子的拉拢一直都没有停过,李安哪一方都不想加入,如果自己在翰林为官,只怕几方人为了逼自己站队,都会为难自己,直到自己做出选择为止。
上一届科举留在翰林院的三鼎甲跟十个翰林,都站了队,最初也不是没有人不想站队,但你不站队,你就会被为难,还是几方势力都为难你,直到你站队为止。
郝平有些怅然道:“当初你我书生意气,就想考中进士,为官做宰,干出一番大事来,来了京都之后,才知道原先的自己有多天真。”
李安拍拍郝平的肩,只道:“与其在京中左右为难,我倒是更想外放去地方上,为老百姓干做一些实事。”
郝平嗯了一声,便道:“那你先去趟趟水,等三年后,我外放了,也能跟你借鉴一下经验。”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