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旁听进学(1/2)
拿着县令的推荐信,李安跟郝平经过简单的考校,进入了济世书院旁听。
给两人办理旁听事宜的先生问:“一般出来游学的都是举人,你们两个秀才怎么出来游学了,瞧着年纪都不大,家里人放心吗?”
李安拱拱手:“回先生,我们想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就出来见识一下外面的天地,不做那浅井之蛙,等这次游学之后,就将精力放在科举上,回家潜心研读。”
先生摆摆手,何必这么多礼,就随意的问话。
济世书院的先生带着两人到了一个课室,跟正在讲学的先生学了两人的来意,就将李安跟郝平两人安排到这个课室。
“这位是刘夫子,是咱们书院的老夫子了,刘夫子是教秀才班的,他的学生中出了十多个举人,是咱们书院资历最深的夫子。”
李安跟郝平连忙行礼。
“学生李安,见过刘夫子。”
“学生郝平,见过刘夫子。”
刘夫子是个和蔼的老夫子,身高挺高,身材微胖,蓄着美髯。他示意李安两人起身,不必多礼。
领李安他们来的先生道:“刘夫子,这两位是从西南而来游学的学子,去年中了秀才,就出来游学,院长安排他们两人来你这儿旁听,你老资历深,学问好,就多指点他们两个后进学生。”
刘夫子抚着美髯,笑呵呵道:“好说,好说。”然后对李安两人说道:“你们随我进课室,先将你们拿手的文章先一篇出来,我看看你们学问深浅。”这教学生也不是闷着脑袋教的,得先摸清学生的学问底细,而写文章最能看出一个学生的学问如何,文采如何,偏重于哪一方。
刘夫子能教出十多个举人,教学经验是很丰富的。
李安跟郝平跟着刘夫子进了课室,刘夫子指了两个空着的课桌让两人先坐下,又去拿了笔墨给两人。
课室里的学子都在认真读书,见来了两个新人,也只打量两眼,想着可能是新来的学子,就继续读书了。
刘夫子教学很好,慕名而来的学子不少,众人也见怪不怪了。
李安与郝平接过笔墨,就开始一边磨墨,一边思索要写的文章。
李安文思敏捷,每次都是粗略的将要点写完之后,再仔细看看有何缺失,补充完善之后,再落笔正式书写。
郝平是稳扎稳打类型的,他知晓自己写不出那些花团锦簇的文章,就务实,注重民生。
李安先拟题,根据自己游学的所见所闻,写了一篇关于漕运的文章。
李安写文的时候,极其专注,连刘夫子在他身边驻足也没注意到。
刘夫子扫了两眼李安跟郝平的文章开头,心里大概就明白了两人的所长。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