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买山种果树,研究蜜饯(1/2)
李安买了一批书回来,准备读书的事情。
这里的科举考试制度跟明清的时候差不多,要先考童生,考过了童生,就是院试,考过了院试就是秀才。中了秀才,就算是改换了门庭,可以说一句耕读之家,名下还有十亩地的免税名额,算是朝廷给秀才的奖励。靠着着十亩地的免税,这个秀才就能养活一家人。
中了秀才后,再往上考,就是秋试,秋试是所有考试中最艰难的一场,因为这场考试一考就是九天,分为三场,每场三天两夜。秋试过了,就是举人,中了举人,那就大不同了,名下不仅有五十亩的免税名额,还有了做官的资格,可以补官。即使是九品的芝麻官,那也是官。
中了举再往上就是次年三月的春闱,中了的,就是贡士。
春闱之后就是殿试,殿试一般不会往下刷人,只要你去考,最差也是个同进士。
有人可能会说,同进士如夫人,算不上好名次,但这要看跟谁比。
跟三甲与进士比起来,同进士差了一些,但是跟举人比起来,同进士就高了不少。
就拿补官来说,举人补官,运气好的,也不过是做县丞、县尉。但是同进士补官,那起点就是县令,一地知县,权利可不算小。
李安的野心不大,能中个秀才,他都阿弥陀佛了!
不是他对自己这个曾经的985大学生没自信,而是这里的科举难度更高,所以他是真的没信心。
李安先将科举考察的书先通读一遍,然后再开始背诵,考童生就要靠背诵,将这些书熟背下来。考试的时候,背诵占百分之八十,剩下的百分之二十考的就是时事。也是因为背诵的占比这么大,所以开蒙比较早的,七八岁就开始考童生了。
李安读书的时候,家里上下都不会去打搅他。但李安觉得自己一个人读书太痛苦了,所以……他找了一个老童生,家里老小全都一起读书认字。
看着备受折磨的家人,李安觉得身心舒畅。说实话读书真的是很考验毅力的事情,李安这种心性,都起了波折。
读书之余,李安就清点一下这段时间赚了多少钱,分出一部分,这是李大伯跟李三叔他们的,余下的李安占绝对的大头。
银子放在那里不会生崽子,还是得花出去,才能钱生钱。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