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八零年代(完结)(1/2)
1988年的秋天,我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对撞成功。这是我国在高科技领域取得的一项重大突破性成就。国家最高领导人都亲临现场。各大报纸更是铺天盖地的报道相关内容。国内对于高科技的关注度空前高涨。
就在这个大背景下,华夏科技这个以科技为名的集团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也就在这个时期,华夏科技集团也拿出了若干项重要的科技技术突破。
华夏科技在科研方面主要有两大块:材料领域和其他。
材料领域包括合金、碳纤维、特种陶瓷、稀土材料等等。这本身就是个很大的谱系,同时也是现代工业领域的地基。材料科技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到了上层建筑的高度。
科研成果并不是短期内就能得到的。这些成果都是几年的积累之后,才在几年得到了阶段性的成果。如果不是赶上了这个时机,胡杨可能还会捂上一阵子。
风头和利益都不是胡杨最优先考虑的,对工业大环境的正面作用以及正面的影响才是他最优先考虑的条件。
上面有人帮忙造势,加上这些成果也都的确非常过硬。于是顺理成章的,华夏科技名声传到了更多的圈子里。
赵援朝和柏青,作为华夏科技集团的门面人物站在台前。赵援朝负责科研之外的所有运营工作,柏青负责人才培养,科研则是胡杨直接管理的范围。而他们所有人的所有重大决定,都必须通过集团CFO李亿峰。这就是华夏科技集团最高层的组织架构。这肯定不是最科学合理严谨的,却是现阶段效率最高的。
胡杨作为华夏科技的董事长,只是在非常低调的集团成立仪式上,低调的露了下脸。再之后就几乎没有再出现在公众面前。就连安东港工程结束时,胡杨也仅仅出现了几个小时。
感谢这个网络和手机还没有普及的时代,胡杨才能这么容易的消失在大众眼中。而没太普及的监控,也让胡杨有更多“隐身”的环境。
胡杨需要这种环境。从华夏科技集团成立开始,他作为集团的创始人就必然会成为很多国际组织的目标人物。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