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官僚养成所的弊病

作者:寒梅惊雪 返回目录
        国子监,明代最高学府。

    对于国子监的建设,朱元璋未必是存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心思,实在是出于无奈。

    大明以武力夺天下,总不能用武力治天下吧。

    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大部分都是粗人,不认字,公文都不会写,用他们治国,是不是太费嗓子了?

    想要治国,就需要官僚,而官僚,又必须认识字,认识字的,统称为文人,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朝代发展到一定时期,便会出现“文盛武衰”的现象。

    人家当官拿主意的都是文人,你一个粗鄙汉子,纵杀敌有功,也抵不过文人一笔一口。

    问题是,朱元璋手中的文人不多。于是,便将元朝里面还活着的旧官僚拉了过来,这也不够,怎么办,只能启用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

    可是这些读书人也有顾虑,明初北蒙还在,朱元璋的帐篷稳不稳当都说不准,冒失地入账听差,万一蒙古人再杀回来,那岂不是要被清算?

    朱元璋请他们来,他们偏不来,逼得老朱发怒。

    行,你们不来是吧?

    不来当官,那就杀了吧,看看你来还是不来。

    真的是人才匮乏到了极限,朱元璋也没办法,粮长都扔官僚序列了,这都不够用,这群读书人还给自己添堵。

    走投无路,朱元璋只好一边兴科举,一边打造自己的新官僚。

    而这个新官僚养成所,便是国子监。

    国子监前身为国子学,一开始没有校址,就在内府大本堂教学,后来朱元璋将国子学设在鸡鸣山以南,于洪武十五年,改为国子监。

    国子监东临小教场,西至英灵坊,北至城坡土山,南至珍珠桥。左有龙舟山,右有鸡鸣山,北有玄武湖,南有珍珠河,“延袤十里,灯火相辉”,便是对明初国子监规模之壮观的真实写照。

    在明代初期,国子监确实培养了一批可用之才,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国子监是完善的。

    朱允炆知道古代的传统教育问题很大,尤其是明代的官学教育,问题更大,所以朱允炆选择了王绅。

    王绅没有辜负朱允炆的信任,不仅在国子监站稳了脚跟,更借“国旗、国徽、国歌”的国本之事,赢得了一大批监生的支持。

    经过几个月的观察与思考,王绅完成了《国子监十大弊病》疏。

    朱允炆仔细看过每一条,直至文末,回过头再次审阅,反复看了三次之后,才抬头看向王绅,认真地说道:“这封奏疏,当入史册!”

    王绅肃然道:“臣只愿国子监昌盛,成为朝廷人才之重地。”

    朱允炆认真地点了点头,道:“这国子监十大弊病,可谓是犀利至极,直指本质,日后革新,人才鼎盛,你当为首功之臣。”

    王绅暗暗激动。

    朱允炆再次低下头看去,惊叹于王绅的独到与敏锐,收起奏疏,说道:“你且回国子监,朕需要与内阁、礼部商议下国子监之事。”

    内阁郁新、解缙、张紞,礼部尚书陈迪,翰林侍讲姚广孝分坐左右,传阅过《国子监十大弊病》疏后,陈迪送还奏疏,道:“皇上,此奏疏对国子监弊病可谓鞭辟入里,只不过有些观点太过偏颇,有可取,不可取之处。”

    朱允炆用手指叩了下桌案,问道:“陈尚书所言不可取之处,为何?”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

本站推荐: 和亲归来后,全京城都被她虐哭了 嫡女本芳华 东宫有喜 合欢宗:从照顾师弟道侣开始修仙 吆西大佐不上场?我穿回03年将他吸废! 乡村绝色村姑 周卫民 易云婉 李怀溪 无敌山贼:爆兵百万,抢个女帝当老婆

重生大明万岁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只为原作者寒梅惊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寒梅惊雪并收藏《重生大明万岁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