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选贤才,开内阁

作者:寒梅惊雪 返回目录
        翌日,奉天殿,朝会。

    朱允炆坐在龙椅上,看着满朝文武,目光中充满了斗志。

    这里面有些官员朱允炆是认识的,但一些官员,就算是记忆中,也找不出名字来。

    中枢人员还是认得出的,礼部尚书陈迪,户部尚书郁新,刑部尚书暴昭,吏部尚书张紞,工部尚书郑赐,兵部尚书茹瑺。

    兵部侍郎齐泰,翰林院修撰黄子澄,翰林院侍讲方孝孺,解缙,魏国公徐辉祖,曹国公李景隆,长兴侯耿炳文等一批重臣也没有缺席。

    这是朱允炆热孝期间第二次临朝,上次,还是登基时。

    朱允炆思索了很久,认为自己一没有朱元璋的龙精虎猛,可以一天处理几百件事;二没朱元璋的霹雳手段,查出来就杀,杀错了也没关系,还能多杀几个;三没有过高的智慧,可以掌控百官;四无法忍受没有业余活动,没有片刻休闲的紧凑生活……

    总而言之,朱允炆做不到朱元璋那样,可以直管中枢六部,事无巨细,事事亲躬。

    朱元璋不喜欢丞相分权,通过“胡惟庸案”裁撤了丞相,将所有权力收揽于一身,但朱元璋低估了丞相的作用,也高估了自己的精力。

    几乎每一天都有两百多份奏折送入朱元璋手中,涉及批复的事件更是不低于四百件。

    纵然是朱元璋放过牛,打过仗,体格好,也经不起如此天天熬,最后不得不妥协,从翰林学子中挑选了一批人,帮助自己审阅奏章。

    而这些翰林学子,便类似于朱元璋的秘书,实际上,这也是明代内阁的雏形。

    朱允炆不想发出“朕见过凌晨三点皇宫”之类的话,决定将内阁推行出来,代行丞相权,自己握着最终的决策权便可。

    内监宣读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朕承运以来,驭批国事,颇感万事繁杂,精力无法兼顾。唯恐差池之间,贻误国民,无颜于太祖。幸赖众卿家辅佐,朝纲整肃,万民归心。”

    “朕及冠之年,政务经验不足,当以贤臣为师,齐心公治乾坤。朕素闻户部尚书郁新、吏部尚书张紞,翰林侍讲解缙,皆为大才,有治国之能,特敕郁、张、解三人为大学士,内阁阁臣,参政机要。”

    “改文华殿为内阁院,中枢六部、十三省一应奏事,皆由通政司递送内阁,内阁阁臣审阅批注,报送御前。朕加印之后,发至通政司,传至中枢六部、十三省。”

    古代宰相,存在着决策权、议政权和行政权。

    而内阁制度,便是将议政权分给内阁,将行政权分给六部,皇上自己掌控最终的决策权。

    内阁抛出,众官员震惊不已,面面相觑,一时之间有些麻木。

    朱元璋废掉了丞相,但新皇上,这是一口气弄了三个丞相啊。

    虽无宰辅之名,却行宰辅之事。

    百官议论纷纷,而户部尚书郁新、吏部尚书张紞,翰林侍讲解缙三人更是激动不已,尤其是解缙,回家七年,这刚回京师,便被委以重任,可见深得皇上信任。

    三人出班上前,山呼万岁。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

本站推荐: 星际之帝国崛起 姜知柠薄寒宴 出狱后,前妻入职歌舞团 错婚 江枝陆勗 萧毅刘靓颖 当宠后是个体力活 夏微凉萧铁 燕冰清墨沧溟 我自废墟苏醒

重生大明万岁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只为原作者寒梅惊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寒梅惊雪并收藏《重生大明万岁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