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场雨一直断断续续下了三四天,三四天过后天气才放晴,可气温一下子骤降,风瑟瑟的,树叶也都被雨水拍落,枝桠光秃秃的,有了一些入冬的感觉。
这几日已经有不少来自各处的举子前来京城,早早为明年的春闱做准备。
宋安清在梨花村建起来的十来间屋子都已经租出去了。
独立房间有火墙,一日三餐,提供热水,打扫房间,被褥衣裳浆洗全包了,一个月只需六两银子。
租金便宜又实惠,又是新房子,屋内设备齐全,去京城只需坐半个时辰的马车,不少囊中略微羞涩的人都还挺心动。
过来一瞧,居住环境确实不错,四周环树群绕,幽静却不僻静,来的人都直接定下来,大部分人都直接长租到明年春闱的时候,六个月的时间。
梨花村的事情宋安清关注的比较少,去了一趟梨花村安顿了一通之后就把事情交给了赵宽,钱大嫂和莫大姐,她这几日正忙着给饭馆装修呢。
在直接售卖木耳蘑菇和开饭馆做成成品卖给食客之间,思来想去之后,宋安清还是选择了两者兼顾。
前段时间宋安清还寻摸着准备买一个铺子。地段偏僻的不要,酒香还怕巷子深呢,人都没几个还做什么生意。地方太小的不要,伸展活动不开。过于喧嚣的闹市也不合适,容易吵到客人吃饭。
面积最好能大一些,地段不偏僻也不过于吵闹,闹中有静最好。挑来拣去,宋安清发现满足这几种条件的铺子都卖的死贵死贵的,她买不起啊。
还是不够富有啊,倒不是说真的买不起,要花掉她手中一小半的银子才能买得起一间差不多合适的。
宋安清原本还觉得自己算不上富有可也还算不错了,四个农庄五间商铺和一百亩土地,都能产生效益,此外手上还有七八万两银票。
可现在她才知道她就是个坐井观天的井底之蛙。
随后宋安清就想通了,她觉得自己之前的想法实在是不应该,那纯粹就是为难自己,自讨苦吃。
宋听阁给她的铺子,地段好,地方大,二层楼,她干什么要租给别人让别人挣钱而不是自己利用起来挣钱。
她完全没有必要瞒着宋家人啊,宋家人那么有钱又有权,又不会和她抢。
不仅不用瞒着宋家人,宋安清反而觉得自己应该主动去和他们说一下,与亲戚朋友聚会的时候来她这里吃饭多好,带动一下人气,肥水不流外人田嘛,去哪里吃不是吃,钱给谁挣不是挣。
是以宋安清这几日就在宋听阁给她的那套二层铺子里忙活着,包厢隔断,摆件内饰,桌椅板凳等等这些全部都要弄。
木耳和蘑菇这东西价格本就不亲民,普通人也吃不起,所以宋安清准备走中高端路线,顾客群体面向有钱人。
得让客人觉得物有所值,觉得宾至如归,因此除了食材上以外,店内装修得有格调,服务态度得让人舒心。
至于最重要的后厨师傅,静安居士提供了两位厨师,那自然不会差。
宋安清也不可能白让人付出,和静安居士两个人签字按押的纸上又加了一条,食肆所得利润也给静安居士分两成,两位师傅一人分半成。
等到饭馆装好之后,第一批食材差不多也都能采摘了。
这日半下午,宋安清从店里出来,正要上马车准备回鹿栖山。
扶着珍珠的手正要踩着轿凳上马车,一个胖乎乎脸上带着笑看着和善的中年男人走到马车旁停下。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