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楚双方正式达成约定后,楚君熊通便立即颁布国君命书,号召楚国子民跟随其迁往新都邑。
几乎同一时间,接到军令的羽林军甲士,开始依次接管楚国割让的疆域。
太子姬宜臼根据姬宫湦早前谋划,以监国太子名义,在楚国先后所割让的疆域基础上,正式设立洞庭郡。
除此之外,西瓯部落原有领地,亦正式设置桂林郡。
伴随洞庭郡与桂林郡的正式设立,相应的属寮官吏与驻守甲士,几乎同时从镐京王城出发,前往上述两郡任职。
姬宫湦尚未巡视完华夏九州周边疆域,周楚所约定的事项,均已悉数落实。
至此,华夏九州内,仅剩楚国这一个国中国,其余疆土皆归属大周帝国。
楚国仅剩新都邑及其方圆二百里土地,选择追随楚君熊通的楚国子民,远比姬宫湦预测中的要少。
根据邦谍粗略盘算,楚国现有子民数量,应当只有五千余人。
而且这五千二百余人当中,超过三成拥有楚国宗室血脉,要么是同姓异氏的同宗远支,要么是同姓同氏的同族子弟。
楚国长期受大周帝国影响,逐渐有姓氏合流的趋向,而且不仅完全摒弃近亲通婚,还形成同姓不通婚的共识。
因此,这一千六百多名楚国宗室血脉,往后若想婚配,只能去找余下三千六百多名普通百姓,成功契合的难度可想而知。
不仅如此,由于楚国宗室血脉占比太高,几乎完全占据楚国本就不多的土地。
楚国普通百姓虽然已经不是奴隶之身,却只能通过出卖血汗,帮助楚国宗室血脉耕种土地,以换取少得可怜的粮食物资。
由于长墙工程量巨大,而且太子姬宜臼颇为姬宫湦风范,有意拖延时间。
明面上,大张旗鼓征召青壮,前往洞庭郡,修筑周楚长墙。
实际却连具体出发日期都没有确定,只是派遣十几名堪舆人员,在羽林军甲士的陪同下,慢悠悠地确定周楚新边界,并有模有样地规划长墙修筑线路。
正因如此,修筑周楚长墙的工程迟迟没有开始动工。
不少楚国普通百姓本以为,楚国人口因割地抵债而剧烈减少,此时继续追随楚君熊通,无异于忠心耿耿,待遇肯定会大幅提升。
结果,却大大不如从前。
从前还能当个普通农夫,辛勤耕种自己开垦的新田地,基本能够养活一家老小。
现如今,不仅没有属于自己的田地,就连居住的房屋,也是要花钱向楚国宗室血脉租赁,可以说比奴隶还不如。
奴隶同样要出卖血汗,但主人会提供粮食物资与房屋居所,以确保奴隶能够继续出卖血汗,并繁衍新一代奴隶。
楚国普通百姓看似获得自由身,实则却是建立一无所有的基础上。
无论多努力,结局都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为了暂时获得立足之地,不经意间便会负债累累。
如此反差的情况下,不少楚国普通百姓幡然醒悟,趁着周楚长墙尚未成行,纷纷以山中野人的身份,逃往大周帝国疆域。
楚君熊通得知,立刻明白事关重大,随即紧急颁布国君命书。
凡是楚国宗室血脉,每名男子仅能占有十亩田地,其余皆划归楚国府库,再分配给楚国普通百姓耕种。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