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知耻而后勇(1/2)
谭雅的笔记发挥了重大作用,她把历年来使用掘进机施工的作业记录,和本次在现场得出的监控记录全部带到会场来。
那些一笔一划勾勒出来的公式成了最有力的武器。
她不谈经济账,不谈实力问题,只谈技术,也只与在场的技术专家交流,至于从施工现场传来的风言风语,她一概置若罔闻。
那一本本记录详尽的“谭雅笔记”令在场的专家叹为观止,从数据反应出来的实际情况就是没有什么困难是攻克不了的,我们国家的盾构技术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从50年代手掘式盾构开始,到不断自研与合资,只要坚持下去,盾构机的研发与制造一定会实现。
闷热的天气,谭雅口干舌燥的与专家组不断的交流,汗珠儿顺着两鬓“滴嗒滴嗒”的流淌。
随着秦岭前线交锋失利的消息逐渐蔓延,一开始持有支持态度的一些人也开始暧昧起来。
严开明这些人最拿得出的说辞就是德国人能换刀具,我们比他们更快更好,在场的专家没吃过猪肉也是见过猪跑的,能换零件那是技工的工作,现在怎么样?遇到症结了吧。
现在是市场经济年代,不是振臂一呼什么困难都不怕,有差距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个差距大到隔着年代差。
连故障在哪儿都查不出来,何谈制造?
谭雅的解释越来越苍白,认真回应的人也越来越少。
秦岭隧道盾构1号机故障的现场报告由严开明、徐复文、汪建国、陆凯德四人亲自带到总部的会议现场。
在现场,他们见到了谭雅努力维持局面的那一幕,那个娇小的身影仿佛抗着万钧的重担,她曾经清脆的声音都已经沙哑了。
争论着,突然对方没了声音,现场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四个风尘仆仆的大男人身上。
谭雅意识到了什么,慢慢回过头,看到他们的身影,长舒了一口气,她的上身一晃,无力的瘫坐在椅子上。
汪建国看在眼里,很想上前扶住她,可是突然意识到这个会议的结论如此重要,他必须舍掉儿女情长,何况他与谭雅之间有一直没解开的心结。他强忍住关切谭雅的冲动,向在场的领导把交涉情况详细地汇报了一遍,在场的人无不义愤填膺。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