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植手中的笔锋行云流水,没有丝毫的拖沓,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一气呵成。
博古通今的武植,生前也算是一个才子,琴棋书画真是头样样绝活。
瘦金体,他写的非常到位,一整篇文章,完全看不出任何瑕疵。
尤其是,文中的道义,讲得实在是透彻至极。
这可是天书中修行之后,悟出来的大道,普通人哪怕是看上一眼,都会觉得奥妙无穷。
玄门中人要是看见此篇,说不定能瞬间顿悟,境界上升一个层次都说不定。
这一篇写完,武植详细的检查了一遍,这书法和宋徽宗的瘦金体比较,可以说是神形兼备,字里行间透露出这下笔之人,不凡的气质。
都说是字如其人,这句话放在武植的身上完全不过分,就和他本人一样,玉树临风。
这道职大比虽然说有点类似科考。
但是这又和科考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要说武植能在大宋考取功名还真不是吹牛。
大宋的科举考试类型都有,四书文,五言八韵诗,经文,主要看经义,还有策问五道,提问经史,时务,政治,已连考几天。
然后是复试,这些东西在古代来说,确实非常的难,但是难度在于,他们没有武植这样开了天眼一样的见识,一个了解历史进程的人。
其他的科目考起来都是简单的,主要是策问五道,这些都是前朝或者当今朝廷处理的实事,不能随便答,要结合现在的政治背景来说,所以对于熟知历史进程的武植来说,难度降低了太多了。
武植这种有真才实学的,天书都能给参悟透了,这考试的知识,学习起来,当然是没有问题。
检查了试卷之后,就要等交卷了。
宋朝的科举考试,交卷,然后评阅,再放榜就可以了,但是到了明朝的时候,答题结束,还要有专门的人来把你的试卷摘抄一份,再封起来带到阅卷的官员手中,这是为了防止有人用笔迹来徇私舞弊。
武植已经全部写完了,其他的道士,还有居士,一个个都在苦思冥想,他们研究了一辈子的大道,完全比不上武植几天内参悟的东西。
不知道他们要是知道有武植这么逆天的人物,会有什么感想。
但是这样一来,武植就有点疲惫。
这地方就是一个小暗格子,不能和人聊天,也不能提前走人。
三个时辰的作答时间,武植用了半个时辰……
这就很尴尬,没有办法,武植只能盘腿坐起来,在心中仔细参悟天书。
“作答结束!诸位起身……”
监考官一声令下,这些人全都双手离开桌案。
等人收了答卷之后,这些人才会一一离去,第一次审查则是道职最高人员,金门,或者羽客来进一步筛选,最后交给宋徽宗亲自评阅。
金门,羽客是宋徽宗对道职的最高封赏,身上配有金牌或者玉牌,是可以所以进出皇宫的,地位尊崇。
凌云殿,两位鹤发童颜的高人,在里面翻阅这批文章。
这些文章的观点都过于陈旧,还是老一套的说辞,以《道德经》为基础的论调全都是千篇一律。
“嗯?这里有一篇,真是好理解……”
一旁的羽客突然忍不住一声赞叹,金门听到他这一声惊呼,不以为意:“能有什么好?这些东西,相比你都看腻了吧,每年都是熟悉的论调,难得找出一点不一样的理解,都算是翘楚了,就能拿到陛下面前了。”
“哎!这一篇是真的绝……”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