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大结局(1/2)
司马懿抬起头看了看曹操,却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直言!”曹操道。
司马懿吞了吞口水,又低下头:“大王,我怕步了杨修的后尘!”
此言一出,中军大帐内所有人都安静下来了。
当年在汉中,杨修也曾私下劝说过曹操。
但曹操有心为夏侯渊报仇,却自知不敌刘备。
这才有了鸡肋的口令。
而杨修,也是因为鸡肋而亡。
司马懿的意思再简单不过了。
曹操知道该退兵,但曹操不说退兵。
司马懿也知道曹操想退兵,但他不敢说退兵,他害怕曹操杀了他!
“哎!”曹操一声叹息:“你的意思我明白了!”
“什么意思啊?”夏侯惇问道。
曹操没说话,扭头给了夏侯惇一个犀利的眼神。
夏侯惇吓得乖乖闭上了嘴。
曹操随即道:“传我令,大军于三日后退守洛阳城,不得有误!”
“遵命!”文臣武将纷纷抱拳。
三日后,曹军开始了有序撤退。
相较于进攻,曹军在撤退这件事情上还是非常有经验的。
粮草辎重先行,大军在中,伏兵在后。
不给刘备追击和截杀的机会。
而一直在襄城外囤兵的关羽也趁势进入襄城。
建安二十三年,秋。
刘备尽得豫州之地,随后刘军聚于许昌暂屯。
与此同时,退回洛阳城的曹操,日夜备战,防备刘备来袭。
而曹操兵分两路钳制刘备。
一路守官渡,一路守洛阳城。
官渡是为了防止刘备趁势攻入河北,洛阳更不能丢,一旦丢了长安城也会有失。
建安二十四年,春。
刘军兵分三路。
张飞、关羽领一路兵马,直取官渡。
刘备率一路兵马直取洛阳城。
曹操两路皆死守。
刘军久攻不下。
双方伤亡都很惨重。
建安二十四年,夏。
曹操不得已从长安城抽调兵力。
长安城,已经等同于一座空城。
从战略上来讲,并没有多大问题。
纵然刘备在益州还有兵马,但是出汉中的五条道路都被曹军守死了。
除非刘军能飞过崇山峻岭,直抵长安城,否则没有机会扭转局势。
而一直驻守在汉中的大将魏延,向刘备提出了子午谷奇谋。
刘备看过此谋略后,表示难上加难。
但魏延却说,只要五千兵马。
刘备经过与军师吴明多番商议同意了子午谷奇谋。
吴明是不会让魏延平白无故送死的。
火速派人入汉中,送去了木鸢设计图。
除此以外,刘备还拨给了魏延一万人马。
建安二十四年,秋。
魏延率一万人马艰难的登上子午谷山顶。
下山的道路早已被曹军封死。
换句话说,魏延纵然上了山,但也下不了山,更无法通过子午谷直取长安城。
但是,魏延有了木鸢。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