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得胜而归(1/2)
一定要让陈汉庭忙中出错,把他在学识上的短处完全暴露出来,最好能显露出气急败坏的一面。
如此,参与诗会的所有士子,看完了陈汉庭的笑话,也会如实……甚至是夸大地把事情传播出去,让陈家丢尽脸面。
事情……本该是这个样子啊……
为什么,他们猛力攻击,嘲讽陈汉庭的出身之后,他竟然还能如此从容?
陈汉庭非但没有动气,反而像是早有准备一般,每一句反驳都在点上,都有经典可依,而且卡准了对百姓之“大仁”所在,轻易不好反驳。
宁春看着吴敬远等人目瞪口呆,张口欲驳却又气短的样子,不禁微微一笑。
其实,在这个时代,虽说士大夫对商人阶层普遍轻视。
可是历朝历代,其实都明白,他们是离不开商人的。
甚至,也无法回避他们在圣人宗庙中年年祭拜的“先贤”,有许多甚至是出身商人,历年科举选拔的人才,也只有商人出身的士子仅次于士族世家。
他们甚至更多过于寒门士子。
无他,就是因为他们的家族有足够的财力支持自家孩子在最好的条件之下读书。
也就是说,宁春教予陈汉庭的“道理”,其实是有着基础的支撑的,甚至士大夫内部,朝堂之上也有所争论。
而且,为了今天之事,他还做了其他的“伏笔”。
今夜之后,不仅是陈汉庭过了关,还必将在士大夫内部,引起一定范围的讨论。
当然,宁春也知道,高高在上的名士大儒,与朝堂重臣,是不太愿意低下高贵的头颅,看一眼这等“小事”。
但是,只要此事在民间和普通士子之间的争论越来越大,尽早有一天会成为那些大儒们必须要正视之事。
吴敬远和裴坚倒不至于太过没用。
他们还是靠着“君子重义不重利”等进行反击,尽可能地贬低陈家,以此激怒陈汉庭。
可是,他们所说的东西,对于普通士子来说实在是太“俗”了。
反而是陈汉庭的话,颇有新鲜感。
纵然违反他们所知的“常理”,纵然有些话,让这些高人一等的士子们听不顺耳,但是他们也由此听得更加认真。
新鲜的观点,向来能激起思想的碰撞,对于年轻人来说,更是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他们固然崇拜自己所熟知的名士大儒,崇信于他们的学问和对圣人之书的解释。
可是,新鲜的观点更能引发他们的关注,其吸引力远胜于他们几乎已经可以倒背的老派经书注释。
对于陈汉庭来说,更为有利的,是他今晚并不需要所谓的“胜利”,只要能言他人所不能言,能出彩,显示出这段时间他闭门苦读乃是真正有心得的,也就足够了。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