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手里的确掌握了一些东西……”吴振峰掐灭了手里的香烟:“算了,还是让方柔接着往下说吧,这件事解释起来实在有些麻烦。”
陈默也不着急,那么多年他都熬过来了,难道还在乎这么点时间?
“陈先生,我国自古就有的天圆地方之说,你应该不陌生吧!”方柔说着轻轻滑动了一下面前的PPT投影。
“我们首先来做一个大胆的假设,如果远古时期的月亮离我们很近,那么我国古代的天圆地方,这个“天”指的会不会就是月亮?”
此时此刻,站在PPT投影仪前的方柔,像极了传销中心的洗脑大师。
倒是陈默表现得异常冷静。
因为方柔之前进行的假设,陈默这些年在研究过程中接触过不少,他的“常曦周期”就曾从这些史料传说中获得过不小的启发。
见陈默没有搭话,方柔继续道:“如果月亮真的是天,那么这个“天”在越升越高,“月亮”有没有可能是古人在“天”高不可攀之后,给它起的新名字?
或者,我们再做个更大胆一些的假设。
基于这个前提条件之下“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共工头撞不周山天倾西北”这些神话传说,是否可以完美地联系在一起。”
如果此刻方柔面前的是个普通人,那么他一定会认为方柔疯了。
但陈默在月球的研究上进行了这么多年,他很快便抓住了方柔刚才这番话的关键。
传说可能是假的,但是这么多传说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了一起,绝不是单纯一句“巧合”就能解释的。
“如果非要抛开严谨科学数据的话,这个假设的确可以成立,月球的形成在科学界,一直存在巨大争议。
最主流的一种就是行星撞击说,大约45亿年前,地球遭到行星撞击,分离出去的部分,在无数年的演化之后,形成了我们如今见到的月亮。
而地球也开始朝着生命行星的方向孕育演化。
可以说,这次撞击地球跟月亮成就了彼此。
而撞击产生的爆炸,某种程度上看,的确跟传说中的盘古开天十分相似。
清而轻者升为天,浊而浊者沉为地。”
“天”指的就是月亮。
而“地”自然是地球了。
“陈先生的解说方式可比我手里的PPT形象多了。”方柔微微一笑。
“在人类诸多的神话体系中,一直都流传着天与地的传说,亚历山大图书馆的第一任馆长,也曾在文献中记载过,古时,地球的天空是看不见月亮的。
他的话是否可以理解为,这场大爆炸发生之前月亮根本就不存在。”
见陈默跟方柔聊得如此激情澎湃,吴振峰也忍不住插了一句。
关于吴振峰刚才提到的这份文献,陈默也曾在研究过程中查阅过。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