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之后,灭掉中山国之后就开始向北开拓疆域。
把原住居在晋北及内蒙古中部的林胡、楼烦等游牧民族,驱赶到黄河西面的鄂尔多斯高原地带。
于是,在这片新开拓的土地上设置了云中、雁门和代三郡并在九原建城,此城成为赵国最西端的军事重镇,时常驻扎重兵。
这三郡一城成为向西北抵御匈奴,向东抵御燕国的边塞要地。
重点是九原城,赵武灵王曾扮客商沿着九原南下,找到了一条进军秦国直下咸阳的通道。
奈何天公不作美,霸业未成身先死!
若赵武灵王计成,秦赵两国鹿死谁手,犹未可知!那个名号也不可能多加一个“灵”字了。
李牧一众驰骋在去雁门的路上,远处的山坡上随处可见驱赶着牛羊马匹放牧的牧民们。
在山底下的原野上,不少士卒在帮着军营附近的老农一起劳作。
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跟当前中原的邯郸地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中原地区的青壮年都拉到长平去了,两年里,伴随着中原腹地的干旱,邯郸的粮草都青黄不接了快。
一众甲士随着李牧风驰电掣的来到雁门关关前,还未等护卫去叫门。
城楼上的哨兵跟中军司马李显远远的就发现了他们。
“大将军回来了,放下吊桥,打开城门。”
随着吊桥的放下,一队守卫分两列出城门搬开拒马,持戈而立,一个个的眼神中透露着一股杀气,一看就是经常作战的精锐士兵!
“吁~~”
李牧翻身下马,营中甲士速来将马牵走,李牧随手将马鞭扔给李显。
“让你统计的四地的(雁门、代、云中、九原)军士粮草边民情况如何,跟记录的兵物账簙可有出入?”
“禀上将军,没有出入,四地合计兵士十四万人马,边民八十万人,粮草可供大军四月有余。”
“再过个把月秋收完可保我军的粮草至来年无虞,牛羊马匹无算。”
李牧自幼便跟随祖父李昙在北边征战,跟着祖父学到了不少东西,军事才能也被祖父发掘出来了。
李昙便举荐了自己的孙子来防守赵国北部,此时的李牧比马服君的儿子赵括年纪还要稍小一些。
李牧刚调任到北地担任统帅,就开始全方位不留死角的接手雁代等地。
他现在要对北地的一切都要做到了如指掌,所以一边巡边熟悉所有的地势地形。
另一方面又派遣自己的得力干将去调查四地的兵士粮草财产,进行全方位的登记造册。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李牧有一个大大的计划,在跟随祖父作战的时候就产生的想法。
那就是他要根据北地现有的资源,一战灭匈奴,一战打出一个北疆永世太平,一劳永逸的解决北部边防问题。
可是现在,他心里更担心的是来自长平方面的战况,怕时间来不及了。
嗯!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