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万历二十三年(1871年)的义务教育制度改革之后,大明皇族子弟就要从小接受近现代化的教育。
万历三十三年(1881年)出生的朱由校,自然也不例外。
但他继位时,中学还没毕业,更没有上大学。
继位之后,东林党建议在宫中开设经筵,专门为皇帝讲课,反对皇帝继续去中学和大学,接受近现代化的教育。
经筵,是指汉唐以来,为帝王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
虽然张居正执政时期,在朱翊钧的经筵中加入了近现代科学知识,但还是以四书五经、史书典籍为主的。
朱由校对这些并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理工科,尤其是要亲自动手做实验、搞发明的科目。
因此,十分反感东林党逼迫他学习四书五经、史书典籍的行为。
另一方面,自从移宫之后,年少的朱由校在内廷无所依恃。于是,封自己的乳母客印月为“奉圣夫人”,命其统管内廷。
东林党担心客氏干政,建议朱由校赶客氏出宫。
在原本的历史上,没有女官制度,朱由校都没有同意东林党的这个建议,将客印月留在了宫中,在这个时空,已经形成了女官制度,朱由校自然更不会同意。
不仅如此,内廷制度改革之后,客印月也不用借助宦官的力量,直接便以女官的力量,控制了内廷,并逐步插手外廷事务。
1897年,天启元年。
三月,原本在中亚逐步占据优势的明军,忽然溃败。
原来,朱由校继位后不久,东林党便利用议会弹劾河中经略熊廷弼,熊廷弼十分恼火,上书为自己辩解,并请求罢官回乡。
军科科举出身的熊廷弼离任后,东林党以国科科举出身的东林党人袁应泰,以河中巡抚之职代理经略,主持中亚战局。
而袁应泰,根本不懂军事。
主持中亚战局不过六个月,便被俄军找到机会,与中亚各汗国中的亲俄派,里应外合,打得大败亏输。
袁应泰自己倒是“临危一死报君王”了,可中亚大好的局势却败坏了。
原本在熊廷弼的指挥下,明军稳步推进,不但拔除了俄军在中亚的大量碉堡,而且还在布哈拉、希瓦汗国与哈萨克、卫拉特汗国故地,培养了大量亲华派势力。
按照这个趋势,很快便能占据中亚,继而进军西西伯利亚和东欧。
经此一战后,原本积累的优势,都荡然无存了。
不过,因为袁应泰是东林党,再加上他也已经自杀了,所以朝廷便没有追究他的责任,反而给予追封。
而对于熊廷弼,东林党则一改之前弹劾时的口风,自内阁首辅刘一燝以下,都开始追忆熊廷弼的功劳。
于是,朝廷又重新启用熊廷弼。
然而,在熊廷弼奔赴中亚之前,同为东林党人的王化贞便开始管理中亚事务。
王化贞不但和袁应泰一样,不懂军事,而且还喜欢说大话,又听不进别人的劝。
因为熊廷弼否定了他的军事部署,他便开始处处与熊廷弼作对。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