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近代变革(3)传承

作者:朝阳常照 返回目录
    自从万历二十三年(1871年)的义务教育制度改革之后,大明皇家大学便发展了起来。

    皇家中学里,虽然有学生在学有所成之后,依然选择参加某一科的科举院试,成为举人,拿生员补贴进行后续学习,但还是有学生没有去参加科举考试,留在了皇家大学里。

    这些人里,尤以科研人才和女生为多。

    前者是不需要参加科举,只需要获得科研经费,在皇家大学和南、北两京的国家大学都一样。

    后者则是因为被传统科举排斥在外,就算想要做官,也只能参加内廷科举,成为女官。

    大明皇家大学,也成为国内三大最高学府,乃至所有大学中,唯一一个不需要通过科举乡试便能够进入的大学了。

    东方世界的四大学术中心里,另一个不需要通过科举乡试便能够进入的,则是位于海外的南洋大学。

    就在明朝在国内推行义务教育的同时,海外各华人土司,同样也在推行,且有年限在5年以上的。

    对于大明的皇族子弟来说,他们的义务教育也同样不止5年。

    从皇家蒙学,到皇家小学,再到皇家中学,加起来一共12年。

    宗人府规定:凡皇族子弟,四岁必须进入皇家蒙学,进行为期三年的启蒙教育;七岁必须进入皇家小学,进行为期五年的初等教育;十二岁必须进入皇家中学,进行为期四年的中等教育。

    这里和先前所说的年龄,都是以中国传统的“虚岁”计算方式计算的。

    不仅如此,对年龄阶段的划分,也参考了许多中国传统。

    比如:蒙学学生的发型,刚好全都处于“垂髫”阶段(男四到八岁、女三到七岁);中、小学学生的发型,也刚好处于“总角”阶段(男九到十四岁、女八到十四岁)前后;在中学的第四年(十五岁),刚好男生束发、女生及笄成年。

    再比如:根据“男女七岁不同席”的传统,在结束蒙学阶段、进入小学阶段之后,男女分班学习。

    在这个时空,大明的近代化改革中,类似这样尊重中国传统、传承华夏文化的地方还有很多。

    华夏文明的现代化革新,也同样如此。

    就比如华夏文明的医学体系——中医,以及与之相关的、朱翊钧对内廷太医院的改革。

    在原本的历史上,英国传教士高立支于1828年在澳门开设了第一个教会医院,西医从此传入中国,并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数量猛增,最终在1949年达到340余所,遍布全国各地。

    在这个时空,因为明朝在鸦片战争中没有战败,英国等西方列强也没能在中国获得驻军、传教等权力,自然不可能将教会医院开遍全国,就连开设在澳门的教会医院,也跑到了海东省的新澳门。

    不过,虽然教会医院没有在国内开设,但随着改革的进行,随着中国人对西方科学知识的学习,西医技术还是会逐渐传入中国。

    此时的西医,只有解剖学能够拿得出手,细菌学、免疫学、病毒学,全都刚刚起步,还没有完全建立。

    因此,在疗效上,西医根本比不过中医。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

本站推荐: 绝品仵作小娇妻 乱世桃花:深宫帝皇霸道爱 文豪:系统的羊毛薅定了 林枫 齐锦夕顾庭昱 李星 大明:暴走皇太子 花千弱云戟 斩神:神明?祂能挨几发光矛宏炮 被弃傻女携物资空间,逃荒路上全程开挂

把明朝放在清朝位置上的那些事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只为原作者朝阳常照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朝阳常照并收藏《把明朝放在清朝位置上的那些事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