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年,万历十六年。
明军已经完全拔除了沙俄在剑水河(叶尼塞河)、连纳河(勒拿河)流域的殖民据点,以漠北省为基地的北征行动也圆满完成。
接下来,主要便是以漠西省为基地,对沙俄额尔齐斯河(鄂毕河)流域和中亚地区的殖民据点进行攻击,并建立明军自己的据点了。
这五年下来,从关西省高昌府到漠西省伊犁府的铁路早已修好,到额尔齐斯河的铁路也即将通车。
可以说,已经万事俱备,只要到额尔齐斯河的铁路一通车,西路明军就可以大规模进攻沙俄额尔齐斯河流域的殖民据点,占领乌拉尔山以东的整个西伯利亚了。
到时候,明军便能够直接支援位于额济勒河(伏尔加河)下游的卫拉特汗国残部。
然而,就在西北各路明军都往漠西汇聚,各种后勤物资也都往漠西运送之时,天山以南的关西省,却又闹出了乱子。
疏勒府,作为曾经的喀什噶尔、叶尔羌汗国的政治中心,虽然不是关西省的首府,但地位也很重要。
在通往额尔齐斯河的铁路修建的同时,从高昌府到疏勒府、从伊犁府经碎叶府到疏勒府的铁路,也在修建中。
一旦这两条铁路修建完成,以后朝廷对关西省西部的掌控力,将大幅提升。
关西省的白山派余孽和新传入的苏菲派恐怕也是看到了这一点,趁明朝修铁路时,挑动筑路工人发动叛乱。
而这场叛乱,也让明朝与沙俄原本就陷入僵局的谈判,彻底停止了。
1865年,万历十七年。
在英、俄两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共同扶持下,浩罕汗国军官阿古柏入侵关西省。
英、俄两国之所以支持阿古柏,自然是想要在谈判桌上争取对自己更有利的条件。
而奥斯曼帝国,则是想要增加自己在伊斯兰世界的影响力,以对抗国内逐渐兴起的民族主义。
在原本的历史上,奥斯曼帝国的苏丹阿卜杜勒·阿齐兹一世,不但封阿古柏为“埃米尔”,而且还派遣了上校司马衣艾柯克、艾里卡孜木和木拉提伯克等二十多个高级军事人员和政治顾问给阿古柏,甚至还要求阿古柏使用奥斯曼土耳其的国旗。
不过,在这个时空,是等不到那个时候了。
在阿古柏挟持张格尔之子布素鲁克,从浩罕来到疏勒地区,参与叛乱后不久,大明聚集在漠西的大军便南下天山以南,征讨关西省的叛乱。
要不是明朝想要彻底平定天山以南,在主帅李成梁的建议下,下令不留生俘,即便叛军投降了也杀,恐怕很快就能平定这场叛乱了。
但即便如此,也在这一年年底,将阿古柏赶回了浩罕汗国,平定了关西省的叛乱。
此役,便是这个时空“万历三大征”的第二征——关西之役。
在这场叛乱被平定以后,明朝西北的伊斯兰教也彻底完成了中国化,所有非本土教派都被肃清。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