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制度改革(7)选举

作者:朝阳常照 返回目录
    此时的欧洲各国,除普鲁士外,还没有国家实行全民义务教育。而中国又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实行全民义务教育的困难非常大。

    因此,至少在张居正时期,是无法在全国推广义务教育了。

    但此时的中国,人口在7亿以上,而欧美各国的人口加起来也不一定有4亿。在都没有实行全民义务教育的情况下,中国能够培养出来的人才,还是比欧洲多的。

    这也让中国培养的本土科学家,在10年后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创造了很多科研成果。

    在改革科举制度和教育制度以后,为了提高中国的科研水平,培养中国自己的科学家,张居正还会对学术机构进行改革。

    翰林院中的翰林学士,在中国古代的各朝各代,都是社会中地位最高的士人群体。

    就连改革之前的内阁,也是翰林院中的一个机构。

    当时,想要进入内阁,必须先进入翰林院,而想要进入翰林院,必须先考中进士。

    由此可见,翰林院地位的崇高。

    不过此时,内阁已经是一个独立的机构,有了自己的养才储望之所。

    今后,按照“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的原则,想要成为内阁大臣,必须先经过全国各个地方的历练,不能直接从翰林院进入内阁了。

    但即便如此,翰林院的地位也依旧清贵。

    张居正想要鼓励中国的科技发展,就必须提高科学家的地位。

    而让科学家进入翰林院、成为翰林学士,便能够提高科学家的地位。

    现在的欧美各国,为了鼓励本国的科技发展,大都设有专门的科学学术机构。英国有英国皇家学会,法国有法兰西学院。

    因此,张居正也对翰林院进行改革,分国家文学院、国家科学院。

    国家文学院的翰林学士,就是原本翰林院的学士,今后也依旧会通过国科科举不断补入。

    而国家科学院的翰林学士,可以由南、北两京的国家大学推荐有科研潜力和才能的科学家进入,也可以由国家科学院内部的翰林学士推荐。

    国家科学院内的翰林学士,不但有俸禄可领,而且能够获得国家科学院提供的科研经费,在研究出科研成果后,还能获得科学奖项及奖金。

    与此同时,张居正还引入专利制度、颁布《专利法》,让发明创造可以获得巨大的财富。

    如此双管齐下,吸引更多人才进入科研领域。

    至此,张居正对明朝的制度改革,便大体完成了。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原本在南、北两京,设立了两套中央行政机构,但在这次制度改革中,却合二为一了。

    南、北两京的大理寺,变成了一个最高法院;南、北两京的户部,变成了一个财政部、一个民政部;南、北两京的五城兵马司,变成了一个警察总署……

    也只有南、北两京的国子监是例外,变成了两个国家大学。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

本站推荐: 刘浪 休夫后,医妃二嫁摄政王 督主深陷爱河,娘娘不想负责 和老婆坠机荒岛后,我打造了自己的王国 简雾顾宴简星 风甘紫帝凰依晗 皇子凶猛 综穿:反向剥削,系统给我打工 谋爱上瘾,厉总的天价哑妻 我在约战成王

把明朝放在清朝位置上的那些事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只为原作者朝阳常照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朝阳常照并收藏《把明朝放在清朝位置上的那些事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