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制度改革(6)科举

作者:朝阳常照 返回目录
    万历八年(1856年),明朝从中央到地方的机构制度改革全部完成。

    而在此期间,其他方面的改革也同样在进行。

    万历七年(1855年),在原本的历史上,是黄河“铜瓦厢改道”发生的年份。因为潘季驯的治理,黄河并没有发生改道。

    同年,随着与德意志地区普鲁士、奥地利等国的不断交流,再加上戚继光主持的军事近代化的改革中,多有学习普鲁士军队的地方,明朝在“四夷馆”中设柏林馆,翻译德语。

    除此以外,在原本的历史上,张居正于万历六年(1854年)以福建为试点,清丈田地,取得效果后,又于万历八年(1856年)在全国陆续展开清丈土地,并在此基础上重绘鱼鳞图册。

    在这个时空,清丈土地的行动也同样在进行。

    只是与制度改革比起来,显得不算太显眼。

    在这个时空,从万历六年到万历八年(1854~1856年),张居正在改革地方行政机构的同时,也将之前在浙直地区试行的近代化改革方案,逐步推行全国,推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此外,在将南、北两京国子监改造成综合大学后的这6~8年间,还培养了很多新式人才。他们在这场改革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而想要重用这些新式人才,就必须对选官用人的制度,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

    科举制度,是明朝选官的基本制度,保证了文官选官的公平性。

    但是,采用单一的科举方式选官也有一定的弊端。

    前朝中后期,便有许多有识之士指出“八股之害”。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也想过要对科举进行改革,还因此停罢科举十几年,可最终也没有找到新的科举考试办法,只能在内容上进行改变。

    此后,朱厚熜与张璁、桂萼等人,也推行过科举、荐举、学校三途并用之法,但同样没有取得什么效果。

    此时,张居正想要用大学中培养的新式人才,便对科举制度的改革,有了一定的想法。

    万历八年(1856年),新一届科举考试开始。

    在这届科举考试中,明朝便采用了新的科举考试之法。

    与第二次国会选举同期进行的那届科举,已经是中国最后一届传统科举了。

    新的科举,分国、政、军、法、财、学六科。

    国科科举,依旧与传统科举一样,考四书五经。

    现在参加科举考试的大部分生员,毕竟还是从小学习四书五经的,不能把他们的上升渠道全部堵死,那是会出大乱子的。

    别人不说,就说张居正自己的两个儿子——张敬修、张懋修,就是从小学习四书五经的,并且也参加了这一届科举。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

本站推荐: 推拿师:我的绝色老板娘 七零:娇软美人被糙汉宠上天 综影视之男神心头宠 关睡睡厉以琛 再穿兽世:我娇养的小崽子,全成病娇大佬辣 女仆团太强,还要我这魔王干什么 揣孕肚惨死,娇女配喜提重生剧本 方晗陆与霆 阮眠顾闻洲 季少阳

把明朝放在清朝位置上的那些事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只为原作者朝阳常照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朝阳常照并收藏《把明朝放在清朝位置上的那些事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