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五年(1853年),欧洲“克里米亚战争”爆发。
一开始,这只是奥斯曼帝国与俄罗斯帝国之间的战争,所以被称为“第九次俄土战争”。
随着俄军击败奥斯曼土耳其,英国和法国害怕俄国威胁到他们在地中海的利益。为了防止俄国南扩,他们选择帮助奥斯曼土耳其。
万历六年(1854年),英法联军进入黑海,俄国宣布与英法处于战争状态,随后,英法也向俄国宣战,战争扩大。
此后,战争直到万历八年(1856年)才结束。
但战争中发生的事,早在战争期间,便被传到了世界各地。
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世界各国都会看到——科技发明的应用改变了战争形态,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从人力变成了技术。
新式线膛步枪、蒸汽动力战舰、铁路、有线电报等科技发明,在这场战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而有线电报也使得大众传媒可以实时传递战况,战争距离大众不再遥远,民意对战争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场战争后,军事后勤体系将发展为一个独立部门,工程保障、战地医疗、后勤运输能力也将得到极大提高。
各军事强国都会加速淘汰旧装备,摒弃滑膛式武器及木制帆力战舰,进行新技术军备竞赛,企图以不对称的技术优势击败对手。
由于这场战争的参与者中,有英、法、俄三大列强,因此,大明也很关注这场战争。
此时,大明正处于制度改革的关键时期。
对于这场战争中出现的变革,戚继光等明朝将领也会注意到,并在张居正的支持下,对明朝的国防体系,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
同时,将之前已经引入的参谋制度,以及在此次“克里米亚战争”中总结的经验教训,全都整合进新的国防体系中。
在行政体系改革中,明朝已经取消了军户、匠户等户籍的区分。
军户制取消后,卫所制便不复存在了。
而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要维持几百万的常备军,不可能完全依靠募兵制,那样财政负担不了。
因此,中国在南北朝之前曾长期实行过的、现在的欧洲各国正普遍实行的征兵制,便是必须实行的了。
并且要形成制度,不能让征兵变成抓壮丁。
另一方面,卫所制虽然不复存在了,但卫所兵却不会凭空消失。
这些卫所兵,还有部分招募兵,作为旧军,大多已经没有了战斗力,甚至只存在于纸面上。即便还有战斗力,也已经落后于时代了。
因此,旧军都会被逐步裁汰或改编。
在司法体系的改革中,张居正还引入警察制度,将南、北两京的五城兵马司改为警察总署,并逐渐在全国各地设置警署。
此时,由大理寺改成的法院依旧作为审判机关,由都察院改成的检察院依旧监督审判机关。
而由刑部改成的司法部,则作为执法部门。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