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城下僵持半年之后,明朝依旧态度十分坚定,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就是不与英军和谈。
消息传回英国之后,其国内的反对之声也逐渐大了起来。
英国国内也不是铁板一块。
英军劳师远征却又徒劳无功,就算继续打下去,也只是空耗军费、徒增伤亡。
而明军在与英军的战斗中,不管是明朝官兵,还是民间义军,却都越打越多、越打越强。
再加上,封锁中国出海口、阻断东西方贸易,对其他与中国贸易的西方国家来说,也是一种损失,他们也会给英国施加外交上的压力。
因此,英国国内很快便有人提出结束这场军事行动。
而在明军攻占马六甲海峡、切断英国远征军的补给之后,结束战争,就已成定局了。
得知后勤运输线被断,原本就看不到获胜希望的南京城外的英军,不等戚继光率南洋华人土司的蒸汽舰船回来,便撤离去了澳大利亚。
东南沿海持续了近四年的鸦片战争,总算结束了。
支援缅南、缅北两国的明军,也得到了充足的后勤物资,开始发挥出真正的实力。
东南沿海的北军精锐,有序的撤回北部边境,继续防备沙俄。
而南军精锐,稍事休整之后,便被派往缅甸西征。
戚继光也率领南洋土司之兵,反攻英国的印度殖民地。
巧合的是,就在嘉靖四十五年(1842年),英国从印度派往阿富汗的侵略军,也惨遭失败。在“喀布尔大撤退”中,16500人的英军,仅数人活着回来。
一时间,印度的英国人人心惶惶,纷纷逃离。
印度可是英国在海外最重要的殖民地之一,一旦被中国占领,不但会损失鸦片贸易中的利润,还会让英国失去一个巨大的原材料供应地和产品倾销地。
最终,英国不得不承认失败,派出使者,表示愿意赔偿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的损失,请求明军撤出印度,停止武装冲突。
而明朝打了四年的战争,也是人困马乏,经济最繁荣的东南沿海,更是千疮百孔。
见英国主动提出赔偿中国的损失,从没在战胜之后获得过赔款的明朝也很惊奇,没想到战争胜利后还能获得战败方的赔款。
在中国古代,发动战争向来被视为穷兵黩武,从没听说战胜后能获得赔款的,就算是两宋时期给出去的岁币,与此时英国人提出的战争赔款也并不相同。
于是,便同意了与英国进行和谈,看他们能赔偿多少钱。
至于朱厚熜在英军第一次北上后说的反攻英国本土,此时的明朝也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1843年,隆庆元年。
八月十五(10月8日),明朝与英国在缅甸仰光府,签订了中英之间的第一份条约——《仰光条约》。
《仰光条约》中,只规定了两件事。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