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人占据南洋地盘、建立土司政权后,除了获得官爵册封、开发自然资源外,还可以为来往的东西方商船提供服务,甚至直接打造船队,参与到东西方的贸易中去。
同时,拥有自己的地盘,地理位置又十分便利,华人土司肯定不会只做原材料供应地。
虽然大明的海外华人土司,具有一定的殖民色彩,但与欧洲国家追求经济利益的殖民地不同,主要还是为了开拓生存空间,并且,大明也不会主动攫取这些地方的利益。
因此,从一开始,国内的有的各种产业,这里也都会有。
首先,种田是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本能。
南洋地区属于热带地区,水稻一年三熟,华人来了肯定会种出稻米、运到国内去养活更多人口。
此外,还有甘蔗、棉花、椰子、咖啡、胡椒等,这里都可以种植,海洋里也有丰富的渔业资源。
这些东西被种植出来以后,不管是直接当作原材料卖出去,还是加工成产品以后再卖出去,都是可以的。
其次,南洋地区的矿产资源丰富。
此时还没发现的铜、镍、铝、钛,钾盐、石油、天然气等就不说了。
在原本的历史上,这里现在已经发现的金、锡、煤矿等,就吸引了大量华工前去开采。
而在这个时空,这里已经成为华人土司的领地,自然也会组织大量人手,去开采这些矿产资源。
这些矿产被开采出来以后,同样的,不管是直接当作原材料卖出去,还是经过加工后再卖出去,也都是可以的。
在原本的历史上,下南洋的华人不是统治阶层,这些原材料该怎么处理,他们说了不算。
但在这个时空,相比于直接卖原材料,肯定是加工之后卖出去,利润更高的。
因此,土司领地上的华人华商们,完全可以把甘蔗制成砂糖、把棉花织成棉布、把矿石炼成金属……
南洋华人的手工业和制造业,也一定会发展起来。
从弘治年间(18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便开启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正德四年(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的投入使用,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了“蒸汽时代”。
随着工业生产中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操作,传统的手工业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为了提高效率,资本家开始建造厂房、安置机器、雇佣工人,进行集中生产。
这样,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便出现了。
而机器生产的发展,又促进了交通运输事业的革新。为了快捷便利地运送货物、原料,人们想方设法地改造交通工具。
嘉靖八年(1805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的、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船,试航成功。
嘉靖十七年(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