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元年(1782年),王守仁被谪贬至贵州龙场期间,突然顿悟。这也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不过,因为前朝已经出现了阳明心学,还有以王艮、李贽、何心隐为代表的泰州学派,将阳明心学发展成为显学,所以在这个时空,王守仁没有再悟出已经有的阳明心学。
他在前朝阳明心学的基础上,结合东西方的启蒙思想,进一步完善了心学,提出了更加具有进步性的观点。
并且,由于不知道前朝有王阳明这个人,王守仁还给自己取号“阳明”,以此明志。
谪戍期满后,王守仁得到当时的兵部尚书王琼赏识,还在宁王朱宸濠的叛乱中立下军功。
虽然在朱厚照在位时,他的功劳被剥夺了,但朱厚熜继位后,还是给他加官进爵,后又加封他为新建伯,并予世袭。
嘉靖元年(1798年),王守仁父亲王华去世,王守仁回乡守制。
嘉靖三年(1800年),王守仁受邀在稷山书院讲学。
嘉靖四年(1801年),在绍兴阳明书院,王守仁的弟子也开始讲学,传播“王学”。
当时,杨廷和还是大明的内阁首辅。
杨廷和是支持程朱理学的,对于陆王心学并不认可。
但是,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加上王守仁和他的弟子四处讲学,心学在民间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由此,也开启了华夏文明的自我革新。
嘉靖六年(1803年),西南地区羁糜所土民造反,王守仁率兵征讨,很快便平定了叛乱。
嘉靖七年(1804年),王守仁因肺病加重,上书告老还乡,但离开西南、行至江西时,便病逝了。
在王守仁门下,有一弟子名为王艮。
他生于成化十九年(1759年),家中世代为灶户。
弘治十五年(1778年),他随父王守庵经商至山东,拜谒孔庙时,得到很大启发,认为“夫子亦人也,我亦人也,圣人者可学而至也”。
于是,将儒家典籍置于袖中,日日诵读,颇有心得。
因他善于经营,把家里的生意打理得很好,很快便成为富户。
正德十六年(1797年),王艮远赴江西,投入王守仁门下,执弟子礼。但因为坚持自己的观点,经常与王守仁争论。
嘉靖二年(1799年),王艮北上入京,沿途讲学,受到各方重视。
王守仁闻讯,大为震怒,想召他回来“痛加制裁”,但已鞭长莫及,他的学术思想已流传四方。
嘉靖五年(1802年),王艮应泰州知府王瑶湖的邀请,主讲于安定书院,宣传“百姓日用即道”的观点,求学者纷至沓来。
由此,逐渐开创了新的泰州学派。
与阳明心学同样的,泰州学派也是在前朝出现过的。其中的观点,自前朝流传下来,不需要王艮再重复提出。
但前朝的泰州学派,虽然还有观点流传下来,但本身却已经消失了。
王艮在前朝泰州学派的基础上,同样根据当前的社会情况,结合东西方的启蒙思想,提出了更加具有进步性的观点。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