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君臣之争(3)礼议

作者:朝阳常照 返回目录
    1797年,正德十六年。

    四月廿七,朱厚熜令群臣议定明武宗的谥号,并商议自己生父朱祐杬的主祀及封号。

    由此,一场声势浩大的“大礼议”之争,拉开了序幕。

    五月初七,礼部尚书毛澄,及以内阁首辅杨廷和为首的文武群臣六十余人,联名向朱厚熜上奏。

    他们以汉朝定陶恭王刘康(汉哀帝生父)和宋朝濮安懿王赵允让(宋英宗生父)为先例,建议朱厚熜尊朱祐樘为皇考,改称朱祐杬为皇叔父,对其亲生父母自称“侄皇帝”。

    同时,将益王朱祐槟次子朱厚炫过继给兴献王朱祐杬为子,主奉兴献王之祭祀。

    最后,他们还说:“朝臣中有异议者即奸邪,当斩!”

    对于这样的提议,朱厚熜当然是不能接受的。

    朱厚熜拿出内阁拟定的朱厚照遗诏,里面说他是“伦序当立”。

    也就是说,按照“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皇位继承顺序,朱祐樘、朱厚照父子死后,就应该是作为朱祐樘弟弟的他爹朱祐杬继承皇位,然后再传给他,不需要让他过继给伯父朱祐樘。

    而且,他从一开始就不是以皇太子的身份进入京城的,也从来没有被伯父朱祐樘过继为子。

    不论是汉哀帝刘欣,还是宋英宗赵曙,都是在汉成帝刘骜、宋仁宗赵祯生前就被接进宫中、封为太子的,与他的情况不同,不能作为先例。

    另一方面,他爹朱祐杬也只有他一个儿子,如果他被过继给伯父朱祐樘,那么他自己的亲生父亲就绝嗣了。

    于是,双方陷入僵持。

    朱厚熜几次下诏尊加其父徽号,都被杨廷和等大臣封还。

    对于朱厚熜怕自己亲生父亲绝嗣,毛澄提出,可以等将来朱厚熜有子后,以第二子取代朱厚炫成为兴王,继承其父亲的王统。

    对于这个提议,朱厚熜当然是不满意的。

    五月、六月,朱厚熜开始处理朱厚照在位时遗留下来的问题。

    在朱厚照在位时,便被拘禁、抄家的宠臣钱宁,被处以磔刑。其养子钱杰等十一人全都被斩首,妻妾被发给功臣家为奴。

    而在朱厚照死后,他的另一宠臣江彬,也在进宫祭奠时被捕,并进行抄家。此时,也将其凌迟处死。

    同时,许多与钱宁、江彬走得近的官员,也全都受到牵连。

    例如兵部尚书王琼,先被关进了都察院的监狱,后又因竭力攻击杨廷和,被发配充军。

    七月初三,新科进士张璁上疏,支持朱厚熜。

    他将朱厚熜的心声全部说出,提出“继统不继嗣”之论,建议朱厚熜仍以生父为皇考。

    朱厚熜见此奏章后大喜,说道:“此论一出,我父子亲情就能保全了!”

    而张璁此论提出后,赋闲在家的杨一清、心学大宗师王守仁等人,都表示支持。

    湖广总督席书、吏部员外郎方献夫也上疏,附和张璁的“继统不继嗣”之论,但两封奏疏都没能上呈。

    其实,很多人都清楚,“大礼议”之争,看似是在为朱厚熜应该认谁为爹而争论,但实际上,是朱厚熜与以杨廷和为首的文官争夺话语权。

    张璁出身微末,与此时权倾朝野的杨廷和相比,人单势孤,自然不能改变什么,甚至他自己还被贬至南京刑部。

    十月,朱厚熜生母蒋妃进京。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

本站推荐: 闭环 叶罗丽之默入璃心 弃妃绝艳天下,王爷追悔莫及 直播算命:水友你这对象玩的有点花! 开局扮演莫娜,全网掀起恋爱热潮 重生成虎,开局吞噬女帝伴生青莲 秦易 我和网球有个约会 拒婚后,秦淮茹悔不当初! 唐逸

把明朝放在清朝位置上的那些事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只为原作者朝阳常照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朝阳常照并收藏《把明朝放在清朝位置上的那些事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