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罗刹国不愿意成为大明藩属国、不愿意前来朝贡的消息,朱棣还有些惊讶。
问陈诚道:“你可告诉他们,我大明正在修建松辽运河。如果他们不愿意称臣纳贡,我大军将直接开进岭北?”
现在,外长城已经建好。
永乐五年,陈诚出使沙俄时,松辽运河也开土动工了。
打通了松辽运河,连接了松花江与辽河,明军向黑水流域运送物资,将会更加方便。
而之所以在陈诚出使之前开工,也是想让陈诚拿这条运河作为谈判的筹码。
毕竟,松辽运河建成后,明军完全可以以外长城为基地,继续北上,拔除罗刹国在岭北(西伯利亚)的据点,在他们现在修筑堡垒的地方设置卫所,一劳永逸的解决罗刹国南侵的威胁,根本用不着与他们谈判。
只是那样一来,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
而西伯利亚的皮毛,对大明来说,也算不得什么值钱的货物。
有开拓西伯利亚、猎取皮毛的功夫,还不如多组织一些人手,多生产丝绸和瓷器,还能赚得更多些。
更何况,如果罗刹人不愿意放弃西伯利亚的利益,战争将无休无止。
因此,朱棣认为,打消罗刹国侵略中国的意图,双方罢兵停战,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陛下,臣已经告知他们了。但罗刹人只愿意承诺不再支持噶尔丹,并在双方平等的基础上,通商、停战,签订条约、划分领土,不愿意对大明称臣纳贡。”
听到陈诚的话,朱棣明白,罗刹国这是不但不愿意做大明的藩属国、接受大明的册封,而且连朝贡国都不愿意做,连纳贡都拒绝了。
陈诚继续说道:“不过,罗刹国目前正处于双王并立的状态,由长公主掌握大权。”
“臣以为,即便要册封罗刹国王,也要等他们政局稳定以后再说。”
沙俄目前正处于伊凡五世和彼得一世并立的状态,他们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伊凡五世只是名义上的沙皇,实际掌权者是他同母姐姐索菲亚。
“罗刹国派出的使臣,伊杰斯,已经随臣一道,从罗刹国而来。臣也已经带他看过即将通航的松辽运河。或许他回国以后,能够说服罗刹国主,改变想法。”
听到陈诚介绍的罗刹国情况,朱棣便释然了。
两王并立,大明现在的确不好册封罗刹国。
于是,朱棣便想与罗刹国使臣会见一面。
就在陈诚一行人刚回南京之后,第三次下西洋的郑和船队也回来了。
早在派遣陈诚出使罗刹国之前,朱棣便开始派遣尹庆、郑和率领船队出海,下西洋。
永乐元年、永乐三年,朱棣两次派尹庆下西洋。
只是规模比较小,每次出使的时间也比较短,主要是去探路的。
在尹庆第二次下西洋归国时,郑和已经开始了第一次下西洋的航行。
相比之下,郑和下西洋的时间就比较长了,规模也更大,
每次出海,都要两年时间才能回国。
回国后,不过两三个月,便又要出海。
在永乐三年、永乐五年、永乐七年,郑和三次出海。
而今是永乐九年,刚好是郑和回国的时间。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