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前朝的几次叛乱,西南地区势力较大的土司,已经全部剪除。
现在剩下的土司,都没有反抗改土归流的能力了。
即便反抗,也不是当地卫所兵的对手。
更何况,在云南、广西之南,还有沐英在交趾镇守。
于是,大多数土司政权,在之后几年时间里,或主动、或被动的,都被瓦解了。
明朝在原本土司控制的地方,或设置府县,迁移民户前来屯垦,或设置卫所,迁移军户前来戍守。
剩下的土司,规模都非常小,不足一个县的大小,都改为羁糜所,由当地都指挥使司和卫所节制。
西南的这些羁糜所,和漠南、黑水都司的羁糜所一样,平时自治,战时需要出兵,配合朝廷征战。
因此,这次改土归流,只改了西南五省的土司,并没有改漠南、黑水都司的羁糜所。
在废除土司世袭制度的同时,对土司本人,根据他们的态度,给予不同的处理。
对于主动交印的,授予卫所武职,世袭罔替。
对于抗拒交印的,甚至有意反叛的,没收财产,迁徙到五省以外的地方,另给田产、房屋,安排生活。
改土归流以后,明朝将南方各省的无地、少地农民往原本土司占据的地方迁移,进行开发。
同时,在漠南、关东、安南的直辖地区,实行的鼓励通婚、民族融合的政策,也在这里实行,并推广儒学。
不过,即使将南方各省的人往交趾和原本土司占据的地方迁徙,南方各省的人口还是比北方各省多。
因为在这个时空,南方各省没有经历满清的屠杀。
而北方各省,在前朝末年,都经历过大规模的破坏。
陕西、河南是农民起义最严重的地方,山西爆发过鼠疫,河北经常被清军劫掠,辽东更是被后金屠杀得人丁凋敝。
只有山东,虽然前朝末年也受到不小的影响,但人口还算稠密。
所以这个时空,明朝政府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迁出地也不再是山西,而是山东了。
至于目的地,就是漠南、关东、黑水这些新开拓的地区。
尤其是关东,土地肥沃,又不是边陲之地,十分安全,还是北征罗刹的后勤保障基地。
在原本的历史上,就有“闯关东”大移民的3000万人迁移至此。
在这个时空,依旧有大批山东人迁移至此,开发东北平原。
三百年前,元朝末年的人口,大约在5000万左右。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