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章 学堂同窗

作者:林二虎 返回目录
    第05章 学堂同窗(1/2)

    送走了王麻子,秦刚一看时间差不多,就和父亲打了个招呼,背上书箱去学堂了。

    一路上,总有熟识的街坊跟秦刚打招呼:“小郎上学去啦!”

    秦刚感觉,自己的这个前主似乎人缘还挺不错。

    高邮军在宋朝是一个非常特别的行政地区。一般来说,宋朝采取了路、州、县三级行政区划。但是在边境前线地区,由于特殊的军事需要,会用军来替代州,实行军政一体化的管理。然后特别重要并且繁华的州,会升格为府,例如江宁府、大名府等。

    而高邮,由于地处于扬州与楚州之间,正好扼守在南北运河及驿道之要冲,差不多会有八成以上的东南赋税及漕粮都要经过这里。

    自大宋立国以来,因为西边的高邮湖与洪泽湖相串连,其间号称有三十六湖泊星罗密布,黄淮时时泛滥,水患频频,许多灾民最终会沦为匪徒,滋生于湖荡之中,治安形势颇为严峻。

    于是,宋初把这里单独划出来设成了军,就是为了实现与边境军事要地那样的军政一体化管理,驻守军队,严防匪患。

    在熙宁四年,朝中有人认为匪患不重了,就废除了几年。但是后来一看,湖匪还是很多,不行,到了元祐年时,又重新设置了回来。

    所以高邮这个地方虽然很小,但是它的行政级别却在名义上是与南北的扬州与楚州平级的。

    一般来说,军与州在名义上的最高行政长官是判官,即军判官与州判官。但是朝廷往往会另派“知军州事”一职,简称知军或知州,来监管并决定地方行政事务,而后者往往就成了事实上的最高地方长官。

    因为知军和知州都是差遣官,代表朝廷而来的,所以派出的官员品级则不一定。

    只是宋朝的奇葩之处在于,同样是知州,重要的地方会有二品官员下去担任,不重要的地方,七品官也可以充当。

    高邮军的下辖只有一个高邮县,另外会有自己的县令、县丞、主簿与县尉一众官员,军县两套衙门都在同一座高邮城中。所以在学政、农政这方面往往会合并在军衙统一管理了。

    负责高邮军的教育主官就是军学教授林武功,字文德。听着这名有点像个武人,但人家却是不折不扣的进士出身,经国子监考试合格后,被任命到高邮的正式学官。

    马夫子名伦,字伯文,是林教授在国子监的同学,据说十五岁就取了地方贡士,但省试却三次落榜。原因是他正好逢上宋朝廷在取士方向上最摇摆不定的那些年:

    第一次参加时,是以诗词赋为主,第二次时又改成了以策论为重,再下面一次时又开始注重经义的理解。

    马伦的运气实在不好,没有一次能踩在点上。心灰意冷之下,便应了林武功之邀,来高邮开了个私塾,教习学生。

    马伦自己省试落榜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三者中并没有特别擅长的,但这点用现代话来说就是“不偏科”,而要是用在了教书时反倒成了长处。因为无论他在哪个方面的涉猎,都足以指导学生了。

    所以,几年下来,马伦私塾中的学生取贡人数,一直是高邮城里遥遥领先。因此,送到他这里来读书的学生,足有二十多个。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

本站推荐: 乔奢费 邓佳顾启贤 玖宁 陈峰 急问!金渐层幼崽赖上我咋办? 叶凡江浅浅 绝世武婿 离婚后,顾少夜夜跪地唱征服 辣妈萌娃:偏执总裁太危险 不受剧情控制后,假千金不追了

风流大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只为原作者林二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林二虎并收藏《风流大宋》最新章节。